近期,航运市场出现“抢运潮”。记者获悉,5月底前不少美线舱位出现“爆仓”,船公司正在加紧运力调配。
受访专家认为,中国出口已经在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专家表示,要不断加大对我国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企业依托国内市场巨大潜力,深耕国内市场新机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争取获得贸易主动权,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
美线集装箱运价上涨
运去哪美加航线专家表示,目前外贸企业实际需求较为强劲,5月底前的主要美线舱位出现“爆单”,这几天询盘量出现倍增。5月15日下午,美西方向40英尺集装箱最新报价在3000美元至3200美元,美东方向为4000美元至4200美元。
贸易追踪机构Vizion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在美国下单的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300%。
“此前一些船公司缩减了三成以上美国方向的运力,这导致目前美线航运运力出现供需错配,带动运价的上涨。船公司正在重新调整运力分布。不过,到6月上半旬,美线舱位缓解的情况都不会出现。”运去哪美加航线专家分析称。
这几天,来咨询运价的客户越来越多,是上海旗航供应链有限公司客户经理张程华的深刻体会。“集装箱运价每天水涨船高,下个月美线运价可能要超过5000美元。预计在货运量方面将有很可观的体现。”张程华说,“现在快船15天至20天就能到达美国,这批货物预计6月初就能运达。”
旺季会否提前来临
上海欣海报关有限公司报关量位列全国前茅,公司今年4月涉美出口业务报关单量同比下降26%。上海欣海报关总经理周昕对记者表示,从订舱、装箱到出运有一个过程,目前报关单量还未出现大幅增长。“有不少企业仍在焦急等待船公司的船期和报价,下周估计报关单量会出现激增”。
“我们目前最主要的是及时关注政策的变化、船期和客户需求的满足,随时随地准备加班加点。同时,对于客户未来可能的供应链重构做好关务咨询和落地准备工作。”周昕说。
在中国箱满满集装箱有限公司负责人看来,目前的货物“抢运”是将4月需要出口的货物改到5月来出口。“不少外贸企业担心后面的不确定性,因此把后面的订单提前出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生产情况进行考量。”该负责人坦言。
7月是海运的传统旺季。也有中小规模的货代企业负责人研判,旺季可能不会提前,将维持基本平稳态势。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副所长郑静文表示,5月至7月运价或将出现明显回升,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出口美国货物或将明显增长,后续集运走势还是要看班轮企业运力调配措施等综合因素。
“尽管各大船公司正将欧洲、中东、地中海等航线运力调回美国航线,但运力恢复至少需要1周至2周。”吉仕达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陶对记者表示,若美国港口处理能力不足或劳资纠纷爆发,港口拥堵风险或将重现。
对于4月有港口出现货物堆积的情况,记者从宁波舟山港了解到,此前有部分外贸企业曾暂停发货,但货物并未在宁波舟山港出现积压,目前这些货物将逐步恢复发运。未来,宁波舟山港将继续高效协同和整合港航资源,助力浙江外贸企业加速拓展国际市场,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企业需苦练“内功”
“‘抢运潮’本身就是一个风口,对外贸企业而言没有绝对的赢家。”方陶认为,出口生产贸易行业抢运机遇是和成本压力相交织的。
“订单释放带来‘抢运潮’,但完成订单的企业可能未必是利润最高的。航运业和出口企业需平衡短期收益与风险。同时,为潜在的政策反复和供应链中断预留弹性空间。”方陶表示。
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副总经理叶宇芒认为:“中国已经逐渐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进行攀升。中国现在是全品类的制造业强国,中国既有高科技,也有布局中低端全产业链的潜力。这是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无法企及的。”
“中小型企业要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企业竞争一定是科技竞争,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叶宇芒说,对于物流供应链企业而言,建议探索实物互联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先进技术,重塑物流生态,实现物流领域降本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