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宋杰)在智能设备领域,若将集成电路芯片比作“大脑”,那么传感器便是感知世界的“五官”,应用场景广泛。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马军围绕智能传感产业培育体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产业发展。
目前,依托兵器工业集团214所等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当地规划建设了总面积200万平方米的中国传感谷,加快实施“国家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的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MEMS智能磁传感器核心器件中试研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智能传感器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是全国为数不多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然而,产业繁荣背后也有部分隐忧。马军直言:“当下,产业规模偏小、优势发挥不充分、融资能力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智能传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为推动智能传感产业培育体系的完善,马军提出了多项建议。
他建议充分利用兵器工业集团214所、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蚌埠)产教融合协同中心等资源优势,建设智能传感器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这些平台,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科技成果遴选识别、可行性评估、商业化价值分析以及投产前试验、技术赋能等服务,助力中国传感谷打造成为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当下,兵器集团214所、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等正全力攻克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致力于突破核心电极、芯片、关键模组及系统等 “卡脖子” 技术难题,这一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中,脑机接口电极与专用芯片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总投资10亿元)已申请国家“两重” 项目超长期特别国债,马军建议相关部门能给予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智能传感产业迈向新高度。
一审:周瑞峰 二审:何颖曦 三审:贾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