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国产Jeep

本刊记者 牛朝阁

“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当这句广告语广为流传的时候,谁也不曾想过,国产吉普最终会以破产落幕。

近日,长沙中院认定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菲克”)已经资不抵债,并且也不具备重整、和解条件。

广汽菲克正式破产。

图片

资不抵债的广汽菲克

广汽菲克由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于2010年以50:50的股比合资成立,总投资约170亿元,总部设立于湖南长沙,并建设广州、长沙两处工厂,旗下拥有Jeep、克莱斯勒、道奇、菲亚特等品牌。2017年销量巅峰时,广汽菲克曾年销22.23万辆,占广汽集团当时销量的10%以上。

“但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冲击,广汽菲克在产品更新迭代和新能源布局上严重滞后,不仅没有跟上新能源转型步伐、技术优势不明显,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也反应迟钝,缺乏真正有竞争力的车型。”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

破产前,广汽菲克就已停摆多年。

2022年7月,Stellantis集团宣布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未来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

当年10月,广汽集团公告称,根据合营企业广汽菲克的申请,同意其因资不抵债,按现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向法院申请破产。

在这之后的3年时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过3000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核心资产中的长沙工厂甚至因无人报名而五度流拍,另一工厂——广州工厂则被广汽埃安接手用于生产纯电动车。

图片

来源:澎湃新闻

广汽菲克方面7月8日表示,土地、建筑物、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之外的资产,已经基本处置完毕,全面数据情况将后续另行通报。未处置完的核心资产正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招商部门对接意向企业,如有新的动态将及时通报。

据报道,目前,Jeep以纯进口的方式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而广汽菲克售出车型的售后则由Stellantis中国接手。

合资车走到十字路口

广汽菲克可能不会是最后一个离开中国汽车市场的合资车企。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主流合资品牌当月共计零售5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5%。不过,5%的增长速度已跟不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乘联会的另一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共计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

这个差距主要源于自主品牌尤其是国产新能源车走俏。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零售市场份额为64%,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

图片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上升,意味着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下降。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6.1%,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0%,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5.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近年来,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2020年,合资品牌尚能占据60%的市场份额,如今不足40%,这和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与智能化取得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说。

尽管面临挑战,面对中国市场,合资车企并未放弃,在华战略已经从“全球技术导入”转变为了“中国市场主导”。

一方面,多数合资车企在华加大了本土化研发和电动化方面的投入。比如宝马在今年3月牵手华为合作开发基于鸿蒙系统智能生态应用,而一汽丰田为实现“中国用户需求现地研发”,推行了中国首席工程师制。

另一方面,秉持着“打不过就加入”的想法,外资正在开展“反向合资”。像大众和Stellantis就分别出钱购买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的技术、车型。

“广汽菲克破产对其他合资车企是一个警示,如果不能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最终也会被市场边缘化。”张翔说。

责编:杨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