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标!

本刊记者 牛朝阁

工信部出手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起火、爆炸提出“严”要求。

日前,工信部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电池新国标”)。较现行的2020年版本,电池新国标新增多个安全测试项目,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

在车企竞逐智能化的时期,监管出手为安全划定红线,这对消费者和行业无疑是巨大利好。

图片

新华社发

强制性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此次电池新国标主要修订了5项内容,在技术要求中,关键词“不起火、不爆炸”出现了三次:

一是热失控后电池不能起火爆炸。

电池新国标进一步明确热扩散测试中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并提出更严格的技术要求,即“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而以前的标准(2020版)是“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

从“前5分钟发出报警”升级至“不起火、不爆炸”,电池新国标从产品设计端降低动力电池自燃事故发生率,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遭受碰撞后电池不能起火爆炸。

电池新国标新增底部碰撞测试,通过用30mm直径的撞击头,以150J的能量撞击三次,考察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达标要求为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三是快充循环短路后电池不能起火爆炸。

电池新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考察动力电池在长期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要求电池达到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同样满足不起火、不爆炸。

电车安全再升级

从实施时间上来看,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执行,而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将于2027年7月1日起执行。

这意味着,当前国内车企已获批车型拥有2年过渡期,应在2027年7月前完成电池改造,而未获批的新车型则从2026年7月1日起,需符合电池新国标。

图片

锂金属固态电池成套线局部。新华社发

有网友质疑新规的可行性:“现在的技术能达到不起火、不爆炸么?”也有观点认为,这或许会加剧车企淘汰赛的进程。

“新增要求都是消费者用车时容易出现起火、爆炸现象的环节。高要求会带来大提升。”近年来曾多次调研“动力电池能不能不起火”问题的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本刊记者,业内在这方面是有技术储备的,头部企业已有成熟的技术方案。

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电池新国标出台是一件好事。“新规的制订是有多方审慎考量的。达到新规标准虽有些难度,但大部分的企业,都有希望按期达成标准。同时,实施新规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张翔对本刊记者说。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也表达了相同看法,他认为,现阶段的起火、爆炸现象,背后是部分企业存在“勉强及格即可”的偷懒想法,并非“没有技术”。此次监管提高要求,是基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需要,也体现了监管对汽车行业安全的重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发展,相关标准还会不断提高,这只是现阶段的要求。”钟师说。

责编:郭霁瑶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