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8日电(记者朱隽、郁静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大规模小麦机收于5月下旬全面展开,截至6月18日,西南、黄淮海等麦收重点地区收获基本完成,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小麦机收仍在进行,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达96%,“三夏”小麦机收任务基本完成。
机具供给足。各地投入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随小麦梯次成熟,引导跨区作业机具自南向北有序转移。麦收高峰期有9天单日投入联合收割机在20万台以上,小麦机收占比超98%。
服务保障强。各地共设立高速公路绿色通道2970多条、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近3500个,保障农机跨区顺畅通行。
收获进度快。全国连续16天日机收面积维持在1000万亩以上,麦收速度持续高峰推进,机收进度比常年快2至3天,黄淮海重点省份集中机收结束时间均比常年快5天左右。
机收损失低。各地派出农机化技术骨干加强田间巡回指导,切实提升机手作业水平。麦收完成省份初步监测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维持在1%左右的较好水平。
相关报道:
“三夏”小麦机收任务基本完成
跨区机收服务队南来北往,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高效调度,各类“大块头”“小身材”的农机在田间展身手……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截至6月18日,西南、黄淮海等麦收重点地区收获基本完成,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小麦机收仍在进行,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已达96%,“三夏”小麦机收任务基本完成。
在夏粮生产的链条上,机收减损是重要一环。我国三大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小麦机收率达到98%以上。目前,麦收完成省份初步监测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维持在1%左右的较好水平,优于2%的行业标准要求。据估算,如果全国小麦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损失25亿斤。
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良种、良机、良法配套,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食单产潜力。今年,我国将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瞄准单产这一关键变量,持续集成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一批增产增效关键技术、挖掘一批大面积整建制高产典型,加快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的格局。
夏收忙完,夏种也要抓紧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稳更牢。
(人民日报记者郁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