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的探索之路——《金融强国》简评

文|江萍

图片1.jpg

书名:金融强国

作者:张健华等著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金融学理论为基石,结合中国独特的经济体制和发展经验,构建了一个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分析框架。

张教授本身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长期从事金融一线工作,经历丰富,对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非常了解。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到金融风险管理,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到金融监管的完善,作者将这些复杂的议题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不仅对金融强国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路径和策略。它强调金融强国的“强”不仅是形容词,代表着金融市场的繁荣、金融机构的强大、金融监管的完善、国际金融地位的提升;更是动词,强调金融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对金融发展历史和世界金融强国的历史演变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作者深入分析总结了各个历史阶段世界金融强国产生的背景和逻辑,深入剖析了16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叶的荷兰、17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20世纪以来的美国为代表的三大世界金融强国的兴衰之路,指出金融强国的立足之本在于本国经济增长和发展。

比如荷兰的金融强国建立在贸易强国的基础上,英国的金融强国基于工业革命以及由此形成的世界工厂地位,美国在依靠其工业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以及军事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支撑,成为延续至今的全球金融强国。随着金融强国地位的确立,其主权货币也都成为国际货币,比如17世纪的荷兰盾,19世纪的英镑和20世纪以来的美元,都是全球广泛接受的国际货币。与此同时,金融强国的兴衰也都以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为重要标志。

作者为我们梳理出了一条非常清晰的世界金融强国的崛起逻辑路线,诠释金融强国应具备的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等。

《金融强国》一书从全球化的视角下,对中国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既肯定了中国金融行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指出了当下存在的挑战。

中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金融体系距离金融强国尚有差距。

作者认为,金融强国的建设非一日之功,需多方协同,持续深化改革。政策制定者应精准施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监管者需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确保市场稳定;金融从业者应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应对变革。金融专业的学生们也应调整心态,拓宽视野,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投身实践,积累经验,为未来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教授)

编辑:杨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