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资料库
单霁翔承认当故宫博物院院长不仅是战战兢兢也是如履薄冰。“每一任(院长)都做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他曾说,这工作是“有今天,没明天”“只有不出事,才能做好事”“我希望把故宫完整交给下一任”。
那么,单霁翔的继任者是谁呢?
继任者王旭东来自甘肃,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014年12月起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还是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旭东不仅以学术见长,从1991年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以来,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过3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勘察设计和现场施工,承担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下达的文物保护重点研究项目20多项,主持或参加与美国、日本、英国的国际合作4项 。
同时,他也注重运用数字手段进行文物保护,在总计500多个敦煌石窟中,已有至少180多个洞窟实现数字化,占整个规模的近三分之一。目前,至少有30个洞窟的数字资源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实现全球共享。同时,莫高窟在全国文化遗产单位中率先开启每天6000人为最大承载量的网络预约参观模式。
在王旭东眼里,数字化手段保存文物只是第一步,要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为参观者带来不同的体验,让年轻人以全新的方式,接触和认识传统文化。他还进一步提出,可以在网络上“数字重建”莫高窟,让千年莫高窟“青春永驻”,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获得新的生命。
而此前,王旭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
显然,王旭东经过在敦煌的20余年,完成了从“理工男”到“敦煌专家”的蜕变,如今成为故宫新的“看门人”的他又会带来什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