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国:云南普洱茶应该走出云南去发展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经济网讯 6月3日下午,云南老普洱茶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国家高级评审师丁云国先生在深圳春夏秋冬老茶文化中心拜访了资深老茶品鉴专家、深圳春夏秋冬老茶文化中心负责人吴炯耀先生。这是继上月吴炯耀先生专程前往昆明市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拜访丁云国先生后丁教授对吴先生的回访。两位跨代的老茶专家再次就普洱茶原料、工艺、仓储、品鉴及业内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做了更深度的交流。

不到四十岁的吴炯耀,别看年龄不大,但对老茶的研究和挖掘却非常老道,行内人称“资深老茶专家”,央视网、中国网、腾讯网、南方网、北方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城市文化网等国内知名媒体对他及他的春夏秋冬老茶均做过详细报道。这次他专程拜访的丁云国先生是国家高级评审师。说起云南普洱、杭州龙井,安溪铁观音……对比这些响当当的区域品牌,丁云国侃侃而谈。“茶香也得靠吼。”显然,丁会长在为茶的发展支招。

丁云国是云南普洱界泰斗,深谙普洱发展之道,“普洱有普洱的好,杭州龙井、安溪铁观音、四川藏茶、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等各有各的优。”丁云国说,普洱是大叶种茶,耐泡耐存,存得越久价值越高。因此,普洱具有收藏价值。通过近10多年来强大的宣传攻势,普洱茶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最火的时候,数十万的价格都有人买。现在,普洱茶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市场价格已回归理性,普洱茶市场已经成熟。

丁云国认为,抓住消费热点,大打营养、保健牌,也是普洱茶一路走高的明智之举。同时,用云南马帮重走“茶马古道”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全国大范围的推广,是普洱茶知名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丁云国说,每一种茶,都会有自己的市场,喝普洱茶的人也会喝其它茶,作为职业茶人,要做的就是将身边的好茶推给市场,推荐给消费者,“这需要茶人主动走出去,也需要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丁云国表示,“云南普洱茶应该走出云南去发展。” 他说,比如说,川茶的优势在形美,川茶在外“吼”时,可先主打“观赏”这一卖点,让消费者在感受川茶形美之际了解川茶之香、之优。丁云国一生与普洱茶结缘,用26年的时光,脚步丈量云南大山深处,寻找普洱古树宝藏,总结出了名山古茶十八味。

关于老茶,吴炯耀先生从老茶的四大外在特征、六大内在因素向记者和丁先生娓娓道来。

老茶的四大外在特征:轻、缺、丑、松 。轻是指老茶拿到手上没有重量感、轻飘飘的感觉;缺是指老茶的不完整性,老茶经过岁月的洗礼,边边角角难免有缺失的地方;丑是指了老茶用古董茶配方制作而成,黄片茶梗据多,没有以茶芽铺面的后期茶精致;松是指老茶经过几十余载的风化变得松弛、膨松,没有后期茶那么紧实。

老茶的六大内在因素:清、香、甜、润、平、柔。清是指茶汤清透没有任何杂质,也指老茶可以清心、静心、养心;香是指老茶具有药香、参香、梅子香、木香等成熟香气;甜是指老茶经过岁月的沉淀,苦涩味褪去直接回甜生津;润是指茶汤湿燥适中,口感细腻;平是指茶汤平稳均恒,起伏不大;柔是指茶汤柔和温顺,入口即化。吴炯耀先生又从原料、工艺、仓储、品牌四个方面讲叙了什么样的茶品值得茶客去收藏和品玩等问题。

吴炯耀又说到,老茶是有灵魂的。老茶和人一样,同样存在生命,在合适的环境中延续生命,人舒服的地方茶也舒服,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茶同样也不舒服。真正意义上的老茶都是在通风透气、干净无杂味、温度和湿度适中的环境中缓慢自然发酵而成,把内涵物质非常丰富的茶在适当的空间陈化、转化、最后熟化,这样的老茶才具有活性,才具有灵魂。历经岁月的磨砺,才能具有品饮和收藏价值。切记不要一味盲从地去追求“老”,如若一款茶失去了活性,那么它早已“死”了,时间再久也毫无意义。活性就是老茶的灵魂。

以茶为媒、 以茶会友,品味人生。陈年老普洱浸润着岁月的秘香,在它的浓浓醇厚中,贮藏了时间的重量;号级、印级茶在经历了岁月的尘埃和命运的沧桑后,变得老成持重。独品得神,对品得趣。与志同道合的老茶爱好及传承者一起品茗,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雅趣。泡一壶陈年普洱,一起品读历史和尘封遗失的往事。

“闲观叶落地,静坐一杯茶”。资深老茶品鉴专家、深圳春夏秋冬老茶中心负责人吴炯耀与云南普洱界泰斗丁云国,两位夸代的茶友对品一壶老茶,品味漫漫茶事,享受老茶带来的无限乐趣中思谋着如何将中国茶文化推广到海内外,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马俊曦 宋爱民)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 公众账号获国家网信办红“V”认证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16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31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