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宋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记者5月19日获悉 ,2017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将于8月8日至12日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盛大举行。此次国际民歌合唱节以“千年古韵世界聆听 ”为主题,由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国际合唱联盟共同主办,黔东南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凯里市人民政府承办,黔东南州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亚太合唱发展基金执办,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的几十支合唱团汇聚大美黔东南,共襄盛会。
据了解,此次国际民歌合唱节在前期、中期、后期都有活动内容的开展,主要内容有:黔东南民歌合唱大赛、2017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开幕式、国际合唱联盟“世界声音对话”暨黔东南狂欢节、世界声音与侗族大歌的对话(高峰论坛)、世界声音与苗族飞歌的对话(高峰论坛)、合唱团文化惠民及展演、“世界声音对话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专场音乐会、2017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闭幕式、国内外合唱团唱游黔东南等。
黔东南州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百节之乡”、“银饰之都”、“非遗之冠”的美誉,是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是世界十大“返璞归真”旅游目的地。2016年6月,与中国合唱协会已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民歌合唱节”。此次举办“2017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让世界声音唱响大美黔东南,使“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成为黔东南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合唱艺术文化品牌,让全世界都来这个纯粹人类本原的合唱之都,将合唱节办成侗族大歌与苗族飞歌召唤世界相聚的“黔东南狂欢节”,推动黔东南全力打造成为“世界民歌合唱之都”。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它的特点。歌唱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七种。它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剑河、施秉、黄平、凯里等县市。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都要唱飞歌。
据悉,此次举办“2017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旨在向国际社会深度推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和历史悠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飞歌,让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与世界声音对话,进一步推动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促使黔东南州成为全球原生态文化保护发展的研究、交流、展示中心,更好地保护、传承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侗族大歌在国际民歌合唱艺术中的影响力,充分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