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收购来的业务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什么都不做”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50期)

p82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

推荐指数:★★★★

作者:珍妮特·洛尔

译者:邱舒然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珍妮特·洛尔(Janet Lowe):

美国著名的财经记者和畅销书作家,之前的著作包括《本杰明·格雷厄姆谈价值投资》《沃伦·巴菲特如是说》等。虽然和巴菲特携手创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查理·芒格却几乎是投资界最神秘、最低调的人物。本书作者曾8次参加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5次参加威斯科金融公司股东大会,作者通过对芒格本人、家人及密友长达三年的近距离了解与访谈,重现了芒格从律师成长为具有深刻洞见的投资家的人生经历,展现了投资大师决策背后深刻思考的细节。

从喜诗糖果开始,芒格就一再劝说巴菲特为优质的资产多花些成本是值得的。“说到是什么推动了沃伦进行可口可乐式的投资,也就是能给几代人带来收益的特许经营方式,查理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罗恩·奥尔森评价,“这与查理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是一致的。他不追求快速致富,而是寻求长期的成功。”

1988年,伯克希尔开始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6个月中就买到了公司7%的股票。以每股均价5.46美元计算,总投资额为102000万美元。巴菲特酷爱含咖啡因的软饮料,对于可口可乐非常有信心。实际上,巴菲特自己为了支持可口可乐放弃了喝百事可乐。

“很多次,查理都提升了沃伦考虑问题的层次,比如去找一家更强力的特许经营公司。他们两个能在任何层面上进行交谈,”《布法罗新闻》的出版人说,“如果有人在那样的层次上思考并生活,你得到的不仅是智力上的交流,还有互补的想法。”

显而易见,关于私人投资,芒格并不总是和巴菲特看法一致,有时他更占优势。1978—1980年,巴菲特陆续售出伯克希尔持有的大都会通讯公司股份,后来非常后悔。然而芒格却保留了他私人名下的大都会股份,表现非常出色。

虽然他们拥有辉煌的成功,巴菲特和芒格也尝试过无数个没有奏效的想法。在买入《华盛顿邮报》集团股份前,巴菲特和芒格致电凯瑟琳·格雷厄姆,邀请她共同参与收购《纽约客》杂志。格雷厄姆根本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谁,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们的建议。

“一直都有人介绍项目给我。我只是考虑了一下自己是否愿意成为《纽约客》的合伙人。当时我并不愿意。我认为如果要做的话,就需要一名新编辑,而我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于是介绍他们去找弗里茨·毕比。”格雷厄姆说。

《纽约客》是一个失去的机会,但也许不是一笔大损失。他们当时经常遭遇失败。“我们在那10年中无论是在产品还是人事上都犯下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77年的年报中写道。不过,他补充说:“身处的行业允许人们犯错,同时还能实现相当令人满意的总体表现,这点令人相当安慰。在某种程度上,这和纺织品行业恰恰相反,在那个行业中即便有非常高超的管理技巧也只能产生很一般的结果。在经营中学到的重要一课,有时不走运的话要重修一次,那就是你所身处的行业一定要处于上升通道中。”

整个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0世纪末,巴菲特和芒格展示了做好交易的本事。当他们收购一家公司的时候,管理层通常都不会发生变动,收购不会太费心,只要拿到利润,然后将资金最优化分配。

“我们对收购来的业务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什么都不做。”芒格说。他们绝对不会干扰那些办事卓有成效的经理人,特别是那些有点性格的人。

“正直、聪明、经验和奉献精神,这些都是一家公司要运作良好所必需的,”查理说,“我们非常幸运这么多年来能和一群这样优秀的人才一起工作。我认为,要是让我们自己来管理的话,要做得比现在更好非常困难。”

约翰•纳斯在撰写一篇有关保险业的文章《一家特许不动产和大型事故承保公司》时说:“沃伦和查理解释说,他们只是给予空间,让手下的经理们不受干扰地专注于业务运作或其他事情。不过他们做的不止这些。他们创造了可能是行业里最好的业务运作环境。我所说的环境包括在不需要无数的会议和文件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评估、资本接入、关注赔偿以及能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方法,据纳斯说,应该引起商界更多的关注

查理和沃伦都说他们通过将自己的开销经费降到最低为伯克希尔公司树立了榜样。伯克希尔的总部很简单,工作人员也很少。公司的办公经费只占到了大多数互助基金的1/250。

“我不知道还有谁和我们的规模差不多,经费成本比我们更低,”芒格说,“而且我们喜欢这样。一旦一家公司开始变得独特起来,就很难再停下来。”

“事实上,沃伦曾经考虑过是否要买一幢楼,他为此苦恼了三个月,想弄明白把公司搬过去会有什么成本。虽然非常诱人,他最后还是认定让大家在这样豪华的环境中工作会让人产生不好的想法。所以我们就继续在非常朴素的地方运营保险业务。”

伯克希尔曾一度因为在一桩收购案中牵涉到“员工股”而受到法院传唤,不过芒格说:“没有股票,因为我们没有员工。”

不过,就像芒格常说的那样,对于伯克希尔正确的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公司。“我们在公司中职权分散到了只差全面退位的程度了……我们的模式并不是对任何人都合适的,不过符合我们以及加入我们的那些人的口味。我们并不会对其他公司提出批评,比如说通用电气,他们会根据规划运作,将实际表现和规划进行比较,等等,只不过那不是我们的风格而已。”他补充,“伯克希尔的资产不断积累,不需要在总部一直有聪明人负责。”

伯克希尔是股票市场历史上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34年来只有5年的表现不如标准普尔指数,没有一年账面价值下降过。如果有一名投资者在1965年投入1万美元购买了伯克希尔的股票,到1998年12月1日的时候,其价值为5100万美元,相比之下,如果买的是标准普尔指数的话,只能得到132990美元。1999年佩因韦伯的保险分析师艾丽斯•施罗德估计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高达92253美元一股。用一种更为保守的方式计算,包普斯特基金的克拉曼对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估值为62000~73000美元之间一股。当时,每股价格已经从历史最高点的90000美元跌到了65600美元左右,在回升之前还跌到过更低的价格。

对于有着如此记录的公司,股东们的忠诚度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些家族有两三代甚至四代人都和巴菲特一起投资。不仅仅是埃德·戴维斯和他的妻子从伯克希尔受益,他们的孩子以及各自的家庭也是。薇拉和李·西曼从1957年开始就入股伯克希尔。“人家说这个股票股价太高了——我说是啊,它还要升得更高呢。赚钱的方法就是买到一个非常好的股票然后一路持有。”西曼坚持说。

(本文节选自本书第15章,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

2016年第5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5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