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前一日,以“聚智谋远 创新引领”为主题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高端对话会在“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四川宜宾举行。
第一财经主持人黄伟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吴志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承浩;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3位嘉宾围绕电池行业技术趋势与全球化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当前电池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的加速期,半固态电池的快速应用和全固态电池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成为行业聚焦的核心方向,因此,本次高端对话会的议题之一,就是研判当前电池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吴志新表示,现在行业一直争取尽快突破全固态电池,但是,全固态电池还有很多的难题需要解决,需要科学家去做科学的分析,需要工程师去做工艺装备、产品设计,要做很多的事情,这是长周期研发的进程。
他认为,大概在2032年—2033年,全固态电池才开始进入到商业使用期。在此之前,半固态电池可以满足既要安全、又要性能,还能低成本的需求,因此,半固态电池会有5—7年的商业窗口期。
杨红新认为,对消费者最向善的技术是又要好,成本还要能接受。半固态电池最应该应用的场景是三元锂电池,现在往往配的是中高端大电量车型,但是它跟磷酸铁锂是有差距的,怎么改善它的本质安全?半固态技术是在短期内能快速普及,成本基本不增加,现有产线能直接借用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杨红新表示,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的示范装车在2027年是可以的,但大规模具备商业化的条件,整个产业链要达到规模的效应,制造要找到更低成本的制造工艺,确实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估计最早也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大规模商业化。
此次高端对话以思想碰撞凝聚产业共识,以战略研判明晰方向,既精准锚定电池行业技术迭代路径,为全固态电池研发攻坚及多技术路线探索提供了理性指引,也以企业自身经验赋能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全球化布局,为企业规避出海风险、提升全球运营能力、实现高质量协同出海注入实践经验。
编辑:牛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