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领克10 EM-P在宁波举办上市发布会。作为领克“智能化2.0时代”的标志性产品,该车以“四驱+激光雷达”标配、全球首发Thor芯片等硬核配置,将20万级插混轿车的价值标准推向新高度。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领克研究院院长康国旺、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周振瑞在会后深入解读了产品逻辑、品牌协同及市场战略。
高价值定位:规模效应支撑技术普惠
针对“10 EM-P定价比竞品低近5万,如何实现盈利”的疑问,林杰表示,领克坚持“不打低质价格战,只做高价值产品”。其定价核心在于规模效应下的成本优化:一方面,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方案从极氪单一品牌应用,扩展到领克、未来银河多品牌共享,软件成本大幅分摊;另一方面,全球首发的Thor芯片预留700TOPS算力冗余,既解决用户“硬件过时”顾虑,也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单台车成本。“让用户用同样价格买更好产品,是领克的核心逻辑。”林杰强调。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用户需求差异,领克10 EM-P新增Halo版车型,搭载千里浩瀚H5方案,满足对驾控有偏好、对辅助驾驶需求较低的用户。数据显示,尽管车型覆盖16.38万-20.68万元区间,但18万以上版本订单占比达80%,印证用户对其高价值的认可。
品牌协同:技术共享+渠道互通
此外,林杰还明确了集团三大品牌定位差异:极氪聚焦“全球豪华科技”,主打50万以上高端市场;领克以“全球新能源高端”为核心,覆盖中高端领域;银河则定位于主流市场,主攻25万级价格带。“三者基于不同架构打造——领克10 EM-P源自CMA Evo平台,极氪产品用浩瀚架构,银河车型基于GEA Evo架构,底层技术不同,用户群体自然区隔。”林杰说。
协同效应更体现在技术与渠道层面。康国旺介绍,10 EM-P首发的LYNK FLyme Auto 2智能座舱,由领克与魅族联合开发,通过“美学升级、AI赋能、与辅助驾驶融合”三大进化,实现“点击两次直达功能”的便捷交互,其动态桌面整合座舱与智驾入口,打破此前功能割裂的痛点。渠道上,领克与极氪正推进“大售后+大渠道”体系,四五线城市试点“一店双牌”,今年下半年渠道数量将新增100多家,进一步下沉市场。
驾控与感知:四驱稳性能,AI易体验
对于用户关心的“四驱如何平衡日常与极致驾控”,周振瑞解释,10 EM-P的智电四驱不仅追求性能,更注重稳定性:“南方雨天、北方冰雪天的低附着路面,它能提供更好的脱困性,真正做到‘去哪都好开’。”而AI功能的用户感知,体现在语音交互的直观提升——上市体验中,杨千嬅的港普指令都能被精准识别,车机在调音、K歌等场景的响应速度与智能度,让用户直观感受到“比传统车机更聪明”。
应对市场:尊重老用户,坚定高端化
针对“07老用户因领克10EM-P定价产生落差”的反馈,林杰表示,将通过持续OTA升级、完善售后服务,并提供增购权益,保障老用户体验。“行业迭代快,价格下探是竞争常态,但领克会尽到责任,不让老用户被忽视。”
林杰强调,领克不会因价格竞争放弃高端定位:“我们所有定价都基于合理利润,坚持‘一步到位、长效稳定’,避免上市后降价伤用户。”在欧洲市场,领克则以08插混车型为突破口,其“低速用电、高速用油”的技术逻辑,解决欧洲充电桩不足、高速不限速的使用痛点,目前市场反响良好,为全球化战略奠定基础。
此次领克10 EM-P的上市,不仅是一款产品的突破,更展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普惠、品牌协同上的成熟思考。正如林杰所言:“从对标到立标,领克要以‘五高’产品(高安全、高智能、高性能、高颜值、高价值),在新能源时代持续引领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