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不少人踏上返岗路,也有人选择留下,开启新的生活方式。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王义琴便是其中之一,她经营近 20 年的小卖部,如今成为多多买菜自提点,为当地人提供新鲜食材,也让丈夫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春节期间,小卖部作为 “村中 CBD”,堆满了村民下单的年货,从果蔬、鱼虾到春联、酒水,应有尽有。王义琴夫妇为了及时配送,常常忙碌到凌晨,年前最后一天才完成所有订单。
过去,王义琴每周都要搭乘大巴去县城或西安进货,秦岭山路蜿蜒,交通不便,遇到雨雪天气更加危险,背着大包小包的货物,回程之路漫长又辛苦。
2020 年,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带来社区团购的新模式。顾客头一天手机下单,第二天就能到自提点取货。王义琴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申请成为自提点,开启家门口的创业之路,这一干就是 5 年。
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在国内累计带动就业达 5532.1 万人。多多买菜通过 “线上下单 + 线下自提” 的半预购模式,实现订单式农业,已覆盖 30 个省级行政区,70% 的行政村都有提货点。
起初,王义琴建了近 400 人的微信群,分享商品链接,教村民下单。相比镇上采购,团购商品种类丰富、价格实惠,食材还新鲜。村民们逐渐接受这种方式,微信群里满是购物心得。
每天早上 8 点,王义琴夫妇照顾孩子上学后,便开始整理小卖部,等待送货。司机到达后,他们对照订单分拣货物,这是个考验耐心的活儿,平台会标注相似易混商品,王义琴也会根据要求,将需要冷藏冷冻的食品妥善存放。
分拣完成后,村民陆续来取货。闲暇时,大家便坐在门前聊天,也有人会顺便购买小卖部的其他商品。现在,王义琴负责周边两个村子的订货,两个微信群共 800 人,日订单稳定在 200 单左右,节假日能增至 500 单。对于行动不便或不会操作手机的老人,她都会主动帮忙下单,也会帮在外工作的人给家中老人购买营养品。
多多买菜在全国建立超 200 万个驿站自提点,不仅解决了配送难题,满足了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还促进了社区就业。王义琴的收入也随着用户增多而提高,群里 100 人下单就能收入过百,加上小卖部的收入,每月稳定在 4000 元左右,不仅能维持家庭开支,还能给孩子添置物品。更让她自豪的是,乡亲们用网购省下的钱改善生活,曾经舍不得买的虾和鸡翅,如今也常出现在餐桌上 。
王义琴深知农村生意靠人情,为乡亲排忧解难是订单增长的关键。她会打电话提醒取货,帮忙退换货,对于行动不便或购买大件商品的村民,还会让丈夫送货上门。遇到对商品克重有疑问或取错货的情况,她也会耐心核对、调解。
她的 “和气生财” 拉近了与同乡的距离。收摊时大家会帮忙,农忙时乡亲们也会来帮忙干农活,原本两天的活儿,现在半天就能完成。
社区团购的 “团长模式” 为农村市场注入活力。多多买菜在镇上设立前置仓,生鲜实现当日直达,王义琴不用再去县城拉货,只需下午接货分拣,降低了创业门槛,让她在家门口就实现增收。
中国社科院大学副教授刘晓春表示,电商平台的兴起,让 “产业 + 互联网” 模式为更多人拓展了就业机会,具有普惠性。在农村,还有许多像王义琴这样的团长,借助平台改善农村生活,开辟增收路径,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