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尤鹏:产、学、研、用多方共创,推动大模型真正落地

“在智能化时代,以大模型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携手共创,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AI生态,一起迎接AI挑战和机遇,真正推动大模型落地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1月8日,华为云大数据与AI领域总裁尤鹏在“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示范案例”发布活动上表示。

图1:郑纬民.jpg

郑纬民

据悉,此次活动由环球时报社、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和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凭借在技术能力、应用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成功入选“人工智能”示范案例TOP5。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表示,2024年国内大模型产业主要有两大特点,即从基础大模型向多模态发展以及大模型+行业,并认为我国在发展大模型+各行各业上优势突出,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他还指出产业各界聚焦大模型下一步要着力探索构建国产万卡系统和异构卡联合训练,更好支撑起国产大模型训练。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在AI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在AI工具方面有很大的机遇,特别是在像机器人这样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可以通过AI赋能达到更高的水平,真正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效益。

图2:倪光南.jpg

倪光南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示范案例中“人工智能”含量满满,成为“最大赢家”,不仅在人工智能赛道,同时也分布在多个行业的实践。据统计,本次50大案例中,围绕AI的应用实践入选案例数量过半。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此过程中,华为云坚定根技术投入,构筑起全栈AI能力,通过盘古大模型、昇腾AI云服务等创新技术,支撑千行万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国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尤鹏介绍,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坚持AI for Industry,围绕行业场景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并持续迭代升级,支持多模态、多尺寸的全系列大模型,最佳适配企业不同场景需求,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选择。目前盘古大模型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中落地,覆盖政务、金融、制造、医药研发、煤矿、钢铁、铁路、自动驾驶、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气象等多个领域。正是基于多项技术创新与丰富的行业应用,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入选2024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人工智能”示范案例,得到产学研的权威认可。

此外,华为云升级昇腾AI云服务,让企业无需改造或自建机房,无需运营维护AI算力基础设施,一键获取澎湃AI算力;还构建了一站式大模型工具链ModelArts Studio,支持盘古大模型及第三方大模型的开发与托管服务,并提供相应的工具和行业集成套件,让企业可以方便地将大模型与业务系统结合。

多年以来,华为云在AI for Science领域持续深耕,携手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机构,不断降低AI应用门槛,提升科研效率,加速产品创新,并已在药物研发、基因测序、医学研究、智慧农业、气象研究等领域深入探索AI与科学计算的结合。

图3:尤鹏.jpg

尤鹏

在药物研发领域,华为云打造了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和辅助制药平台,通过AI算法加速化合物筛选、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药物设计过程,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在基因测序领域,利用AI基因平台提供高性能的基因测序计算和分析能力,加快基因测序速度并提高效率;在医学研究领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提供医学文本结构化解析、医学知识图谱、临床数据AI分析和辅助诊断服务,支持更高质量和高效的研究;在智慧农业领域,探索农业育种、农业问答、表型识别等全场景功能,提高育种效率和农作物生产质量。

“华为每年会投入数十亿人民币去做昇腾生态,基于其提供的算力更好解决将来科研创新与发展的业务连续性,而不被国外‘卡脖子’。”尤鹏表示。未来,华为云将持续技术创新,从行业大模型到科学大模型,携手产业伙伴、客户企业加速AI应用落地,共同迈向全面智能化时代。

编辑:孙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