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AI翻译真的比人好?AI会取代人工同传吗?12月23日,一场“人机大战”AI翻译交流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科技媒体《差评》邀请了由北京高校顶尖同传专业学生组成的“人工翻译队”,对阵时空壶W4Pro AI同传耳机的“AI智能队”,活动现场展现了“基础翻译”“电话翻译”“面对面翻译”三大应用场景的比拼,在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流畅性等维度上一较高下。
在基础翻译环节,时空壶W4Pro始终能够稳定地在四种语言之间切换下,实现全面而精确的翻译,提供一个流畅且高质量的翻译结果。人工翻译队则采用更加巧妙的方式,通过翻译重点内容,极大提升了翻译效率,并因此在翻译速度上领先。特别在日语翻译环节,AI通过其海量信息库,实现了医学专业领域内容的高准确度翻译。而人工队尽管提前做了准备,但在现场翻译时时,仍然出现了对专业术语理解上的困难,表现不如AI完整。
在电话翻译环节,AI对不同口音的语言翻译也是快而准地应对。整场对决下来,AI在语种、口音、线上线下场景、内容的完整度等方面的翻译效果,已经能够与人工翻译相媲美,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翻译领域的巨大潜力。
在面对面翻译场景,双方补充展示自身优势时,“AI智能队”进一步展现了其优势。现场主持人邀请观众亲身体验时空壶W4 Pro AI同传耳机,感受行业首个拥有双向同传功能的强大,一台耳机即可实时方便地实现高效、顺畅的翻译需求,完美适配长时间的商务洽谈、学术交流等广泛应用场景。
虽然在这场“人机大战”中,“AI智能队”出尽了“风头”,但涉及思想、情感表达和文化深度的翻译时,AI仍有提升空间。以现场的古诗词翻译为例,AI在文字的直译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能够准确地传达语义的完整性,但仍难以传递人类特有的情感与思想深度。
例如基础翻译环节的西中翻译比拼中,翻译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AI展现了良好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完整翻译出了诗词的语义传达“月亮有光明和黑暗、充实和衰落”。虽然无法做到结合历史文化、引经据典的翻译,但从字面来看,意思是准确的。
从此次“人机大战”可以看到,AI在全面性、精准度和完成度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尤其是在语种、口音以及线上线下环境的适应性上。它能够快速识别和处理复杂的信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尤其在专业术语方面,AI表现得尤为出色。AI翻译设备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便捷性,它随时可用,无需像人工翻译一样需要提前预约和准备。这种灵活性使其在高效沟通中具有强大竞争力,尤其适用于那些对时间要求较高的场景。AI翻译在私密性方面也是其独有的优势,特别是在高保密性商务洽谈中,AI能够有效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泄露,从而为高端商务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解决方案。
而人工翻译的优势在于对人类需求的把握、语境的理解和文化的传递等方面,能够更细腻解读语言中的微妙差异和情感表达。AI则缺乏人工翻译所具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无法像人工翻译那样根据实际情况、语境和文化背景随机应变,AI更偏向于如实表达。
随着AI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语言处理的灵活性和深度学习上将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语义理解和细节表达方面的突破,有望成为人工翻译的重要助手。在这一过程中,人工翻译仍将凭借其灵活性、深厚的文化积淀、情感洞察和语境理解,继续在复杂和具有创造性挑战的翻译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翻译行业“人机协作”模式将拥有无限潜力。
编辑:孙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