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康益生菌:做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的产品

近年来,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康益生菌)通过研发和智能制造,惠及更多消费者。

1、微康益生菌公司三期工厂外貌.jpg

微康益生菌公司三期工厂外貌

据介绍,微康益生菌是专业专注益生菌菌种、发酵食品菌种等研发、生产及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有国内企业专业的益生菌研究院,设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申报发明专利(菌株和工艺)30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179项,开展菌种临床研究60多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四项。拥有国内、外最全的益生菌生产认证资质,产品已出口至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公司执行总经理魏东介绍,我国益生菌产业起步晚,其原料90%以上靠进口。国外1000亿CFU/g(每克有多少活菌数)规格的菌粉售价在六千至1万元/公斤区间,3000亿CFU/g的规格菌粉售价在1万至2万元/公斤不等。造成售价高的主要原因为研发和制造成本等居高不下。

微康益生菌通过不断投入研发、智能制造、以及规模化生产,降低了产业化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部分专利菌株活菌数规格可以做到10000亿CFU/g-20000亿CFU/g,市场价格为800元/公斤~1500元/公斤。也就是说,将CFU/g提高至国外产品的十倍,而价格只是国外产品的十分之一。

2、董事长方曙光在行业大会分享经验.jpg

董事长方曙光在行业大会上分享经验

微康益生菌是如何实现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提高菌种数的呢?

该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在苏州、武汉、漯河建有专业的微康益生菌研究院,建有益生菌菌种工艺研究所、微生物精准医学研究所、发酵食品菌种研究所等七大研究所以及十二大研发平台;拥有3位特聘院士、8位首席科学家、10余位博士、百余位研发及应用工程师的研发团队。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生态链,打通了从科研到生产的全流程,实现了产业链中试能力的全面覆盖,将国际菌株产业化周期从6~12月缩短至33天。

全流程智能“智”造,使规模扩张成本更低,工艺提升品质更好。公司拥有行业全球范围内先进的装备设施,无论是单体发酵罐容积、单台冻干仓面积,还是发酵总体积、冻干总面积均是行业领先。同时引进自美国的低温静电喷雾干燥设备,所生产的益生菌菌粉在稳定性、溶解性等多项产品指标上均超越传统工艺。这将益生菌菌粉的干燥时间从此前的50多小时缩短了10小时以上,通过工艺优化,部分菌粉制造成本下降超50%,部分菌粉得率从以前的6000亿CFU/g提升到10000亿CFU/g以上。

3、微康益生菌菌种资源库.jpg

微康益生菌菌种资源库

微康益生菌推广数字技术在产业化工艺测试、大数据分析等环节的应用,从菌株、工艺、装备三个层面进行规模化智能制造的产业化开发,提升了发酵控制优化方案效率及过程放大工艺准确性。2023年,在苏州市吴江区投资15亿建成的三期项目—微康益生菌研究院暨年产600吨益生菌菌种智能生产制造基地投产,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益生菌单体工厂,公司总产能达830吨,实际产能占国产菌粉总产能的90%以上,实现了规模效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2018年,公司在河南省漯河市投资的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粉项目,拥有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益生菌菌粉、益生菌发酵原液和益生菌发酵饮料生产线。可年产耐高温的凝结芽孢杆菌菌粉200吨、益生菌原菌粉200吨,1万吨发酵原液。正在筹建四期1200吨益生菌原菌粉工厂、五期1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工厂,投产后总产能将达到益生菌原菌粉2000吨、凝结芽孢杆菌原菌粉1000吨的规模,届时将成为全球领先的益生菌规模化智能制造基地。

魏东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扩大市场份额,参与国际竞争,为推动我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蔡钰婷、孙婼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