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明监管分局:“四力齐发”打好“普惠金融推进月”主动仗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为切实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明监管分局(以下简称“三明分局”),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服务小微、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以战略思维谋篇布局,扎实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以下简称“行动”),奋力打造普惠金融服务“三明篇章”。

围绕支局扩容,下达县域服务“动员令”

坚持“一件事”思维。事前夯实“人合、心合、力合、事合”的工作基础,明确落实争效、协作争先、服务争优、执法争严、消保争实、宣传争特的监管目标;事中建立“比状态、比创新、比实绩”督促机制,通过按日排进展、按周报进度,压实“行动”责任。永安支局成立业务工作专班,确保改革期间县域“行动”跟进不断档。事后突出总结提升,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搭建长效机制。大田支局组织举行“政银企座谈会”,以“两增两降”为主旨,总结“行动”成效,督促提升服务质效。

坚持“一个重点”推进。牢牢抓住法人监管“牛鼻子”,推动成立农银监管工作小组,选优配强农银监管力量。将普惠金融服务纳入工作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完成时间表和主要工作措施,开展现场服务督导十余次。组织开展县域法人机构普惠金融数据治理及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超期限问题排查,涉及疑点数据5110条,以“严监管”推动法人机构普惠金融服务见实效。

坚持“一个特色”工作。组织各支局立足辖区特点,结合“普惠金融推进月”活动,开展普惠金融县乡专项调研,重点摸排小微、民营、“三农”、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金融服务需求,调研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情况,力争实现普惠金融工作“一县一特色、一县一成效”。沙县支局联动市场监督管理局调研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情况,配合财政局申报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助力引入财政资金为提升县域普惠金融服务出实招。

引导服务创新,打出数字赋能金融“组合拳”

全方位推广“码上”服务。紧贴个体工商户经营一线,积极开展“闽商易融”贷款码专项推广。一是将推广嵌入金融服务。通过银行业机构宣传服务上门推、使用方法现场教、信贷审核批量过的方式,实现贷款码与优质信贷服务有机联合。二是将推广嵌入市场登记服务。以个体工商户年报及新户登记为契机,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合作,向个体工商户服务前沿——市政服务中心投放宣传折页千余册,将“闽商易融”服务送到商户手中。三是将推广嵌入商会服务。与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召开座谈会,搭建信息共享、政策共推、服务共促、发展共谋协作平台,依托平台向全市19个商会集中推介,有效提升贷款码知晓度。开展行动期间,通过“闽商易融”贷款码累计向个体工商户投放贷款1.21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明监管分局:“四力齐发”打好“普惠金融推进月”主动仗1.jpg

多功能强化“线上”服务。指导行业协会推出普惠金融产品菜单——“e键可得”线上平台。一是重点政策“e键查询”。以“省得多”“贷得快”“理赔快”三维度分类发布惠企政策,提供产品信息300余条,平台获客近万人。二是信贷需求“e键登记”。设立“在线直通车”,收集应享未享政策需求,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金融消费“e键投诉”。指定专人跟踪投诉意见,第一时间按照消保处置程序办理,及时化解纠纷。

精准化提供“链上”服务。指导参与全国性“沙县小吃数智化平台”二期项目,将门店经营时长、翻桌率、客户好评率、原料采购等情况纳入银行授信动态监测范围,从购、产、销全链条分析小吃门店经营活跃度,推动“经营数据”变“信贷资金”。截至3月末,为平台配套提供的福膳·小吃贷已向2.25万户小吃业主提供信贷支持18.86亿元,成为唯一入选全省首届“服务新市民十佳金融服务产品”的地市级信贷产品。

聚焦重点改革,吹响地域特色服务“先锋号”

丰富“林改”高产试验田。立足“三明林改”特色,打通林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带动“行动”成果惠及林企、林农。一是加强监管制度引领。4月中旬,与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进一步深化林业金融改革的若干意见》,着力解决林木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引导银行保险业机构优化林业普惠金融服务。截至一季度末,辖区林业贷款余额79.24亿元,比年初增长15.41%。二是助力林权流转提效。指导银行业机构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提供线上交易平台,优化林权交易服务方案。截至一季度末,交易中心累计完成挂牌交易2374宗,实现交易溢价收入和节约资金1.23亿元。三是放活林地经营权。4月初,全省率先与地方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出台《关于推进林下空间经营权不动产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为金融支持林下空间经营权抵押提供制度保障,实现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充分利用。成功发放全市首笔林下空间经营权抵押贷款,助力林下“落地生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明监管分局:“四力齐发”打好“普惠金融推进月”主动仗2.jpg

打造“医改”融合新标杆。从百姓最关切的就医入手,积极融入“三明医改”,彰显普惠金融服务价值。一是强化“医防融合”保障。在前期推出全国首个与C-DRG(疾病诊断分组付费模式)衔接的普惠型健康保险产品“三明普惠医联保”基础上,新增健康管理增值服务项目,“行动月”期间投保人数再创新高,第三期总参保人数28.27万人,同比增长59%。二是优化“医养融合”服务。紧盯“医改”重点关注的失能、残疾等老年群体的养老护理服务问题,推动银行业机构优化养老金融服务,向具备医养、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新增授信1.85亿元。支持引入光大集团旗下康养产业,设立CCRC医疗康养社区“百龄之家”。三是升级“医技融合”服务。鼓励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医疗服务体验。推动银行业机构参与电子健康卡“多码协同”项目,实现全市179家医疗机构预约挂号、支付结算、排队取药、报告单查询等“一码通行”。

坚持金融向新,实现重点群体服务“新突破”

多措并举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一是“惠企”纲要先行。制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案,推行科技型企业普惠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截至3月末,累计向辖区高技术产业投放贷款达11.41亿元,同比增长14.56%。二是“惠企”政银协同。联合人社部门指导建立全省首家银行领办“人才驿站”,推出银政模式“科技贷”,依托政策“资金池”,按照15倍比例向“白名单”科技企业投放免抵押、免担保、大额贷款。三是“惠企”多元融资。举办企业融资需求“路演”,引导银行业机构提供最惠融资方案,新增授信2.45亿元、平均贷款利率降至4.18%。支持企业争取技改项目贴息贷款16.96亿元,预计全年可降低融资成本0.34亿元。

金融托举“零工市场”壮大。着眼于“零工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支持“家门口”的零工就业创业金融服务需求。一是成长平台更广。联合团市委搭建“零工创业就业孵化中心”,打造导师帮扶、创业融资、项目对接等服务平台,支持零工创业就业。二是融资渠道更多。对接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厨师协会等社会团体,筛选建立零工清单,根据普通、中级、高级分类确定授信额度,已发放贷款82户、金额819万元。三是就业保障更全。指导财产保险机构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在“零工市场”为雇主提供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每日每人最低仅收取4元。自上线以来已为用工企业提供风险保障5479万元。(吴同、陈衍水)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