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逐“绿”而行

本刊记者 郭志强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拓展绿色贸易有关举措。

当前,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发展绿色贸易也是大势所趋。

早在2024年年底,商务部已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拓展绿色贸易的专门政策文件。与此同时,商务部在各地也组织外贸企业进行绿色贸易专项培训,持续跟踪绿色贸易发展趋势,引导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动外贸产供链绿色化转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碳中和讲席教授徐明告诉记者,中国提出发展绿色贸易,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担当。通过推动绿色贸易,中国不仅为全球经济转型提供了新动能,也为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绿色贸易包括绿色货物贸易和绿色服务贸易。近年来,我国绿色货物贸易发展迅猛,成为外贸结构优化的重要亮点。在此过程中,如何理解发展绿色贸易的深层战略意图?又该如何推动外贸逐“绿”而行?

“绿色贸易” 成为外贸发展热词

台州一家做生产装胎充气设备的企业,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比超过九成。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在海外销售火爆,该公司的产品也迎来旺盛需求。

“这些车企都要来买我们的设备,产品销售情况一直也挺好。”公司负责人王奔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在绿色技术革新上下了大功夫,为企业产品升级转型打下了基础。

受益于“新三样”的出口需求,许多像王奔所在公司的企业也感受到了市场对绿色低碳产品的趋势性需求。小到滑雪板,大到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如今,“绿色贸易”正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热词。

2024年我国外贸的进出口规模突破了4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延续了2024年的增长趋势,据海关统计,我国出口产品向新向优,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同比增长22.4%,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10月17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提出:“发展绿色贸易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

徐明认为,中国在发展绿色贸易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一是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在新能源、节能设备、绿色建材等领域已形成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二是在绿色标准、认证体系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具备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将自身绿色转型经验与技术成果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条件。这些都为中国在全球绿色贸易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速绿色贸易平台和标准建立

9月12日,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和湖北省商务厅组织的“2025年第二期绿色贸易专题培训”在湖北举行,4000多位外贸企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加培训,参会外贸企业对发展绿色贸易都有一个共识:发展绿色贸易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外贸创新的重要举措。

徐明告诉本刊记者,外贸企业要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趋势中提升竞争力,关键在于系统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具体地说,理念要转变,企业需要将绿色发展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生动力,把低碳、节能、可持续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与日常运营,把绿色低碳变成企业新的护城河;产品与生产体系要绿色转型,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提升能效、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生命周期设计等方式,推动产品从原料获取到制造、运输、使用的全链条减排;技术与服务能力要升级,在输出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技术与管理服务的国际化能力,将自身在节能减排、碳管理、绿色供应链等方面的经验转化为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国常会提出,要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建设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要拓展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

推动外贸逐绿而行,下一步将如何发力?

有行业专家认为,应该看到,中国在国际绿色标准体系中的话语权仍有待提升。目前的主要挑战在于国际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由发达经济体主导,中国需要进一步增强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和影响力。

徐明说,中国正以制造业大国的综合优势为基础,积极推动形成统一、协调、系统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并在国际层面开展标准对接与合作。其重点着力方向包括完善碳足迹和生命周期评价标准体系,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建设,加强碳核算、绿色金融、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标准的国际互认。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孟岳介绍,在政策层面,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发展绿色贸易的专项政策,拓展相关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推动外贸全过程绿色低碳发展。服务方面,将进一步优化服务平台、专题培训等公共服务,加强政策规则解读、市场信息分享、优秀经验推广,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积极促进合作,继续通过多双边渠道,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谈判,拓展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为促进全球绿色贸易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奔为化名)

(封面设计图为创意性构想,画面由AI生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