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石青川
清晨8点,6米多挑高的阳台让晨光慢慢浸透整个房间。“在这样的环境里居住,才叫生活啊。”一位来此看房的购房者不禁感叹。
这里是重庆龙湖观萃的售楼处,接待区坐了不少前来看房的购房者,其中不少都是改善型需求,“买房就是想住好点,就这么简单。”一位购房者坦言。
近年来,中国住宅建设经历了从“千房一面”到多元品质、从“居者有其屋”到“住者优其屋”的转变。转变背后,核心在于住房政策的持续优化与落地,房子回归居住与生活的本质,这不仅重塑了亿万家庭的生活空间,也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其光调研龙湖的样板间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龙湖御湖境样板间
看样板间的购房者关心住房品质
政策引领:服务于生活的核心价值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首钢园开幕。今年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以“好房子”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关注。
什么是“好房子”?
答案藏在政策里。中国住房政策的演进,也是好房子形成的过程。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政策的温度,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千万家庭的安居变迁中。2012—2022年,我国便已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帮助1.4亿多群众实现安居梦。
在提升居住品质的实践中,不少房企积极响应,龙湖地产正是其中之一。其在售的重庆龙湖观萃项目,房间拥有6.3米挑高阳台、节能门窗;同样在售的御湖境项目则通过“交通+配套+生态”全能配置方便住户。
“御湖境的核心优势,是‘城央全能生活图景’的打造。”重庆龙湖研发职能负责人魏毓解释说,项目择址城市核心,重新定义城市中央人居价值。
据龙湖数据统计,这两个项目近三个月累计销售超15亿元。
各地还在积极探索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的有效途径。深圳推出共有产权房,圆“夹心层”安居梦;杭州规范长租房市场,让新市民稳定居住。这些实践表明,“好房子”并不遥远,回迁房、保障房、长租房只要贴合群众需求,同样能赢得认可。
科技运用:围绕居住的智慧需求
不少房企逐渐探索将科技力量融入“好房子”。有业内人士认为,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住房建设,有利于创造更舒适、节能、安全的居住体验。
据《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面积中,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97.9%。实践来看,从这一年开始节能门窗、生物基材料等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地产领域。
各地房屋科技含量也在持续提升。山东省威海市95万户实现供热数据全流程监管;重庆龙湖项目的智能安防系统与节能门窗相得益彰,既保障居住安全,又降低能源消耗。
有业内专家认为,科技应用不是炫技,住宅智能化需服务于居住本质,避免技术过度堆砌。
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走进人民‘好房子’”活动中,有专家认为,创新设计要确保结构安全与热工性能(材料或结构在传热、隔热及能量转换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性能,是一项衡量节能的重要指标),警惕“科技感”掩盖居住实用性。
建筑设计领域专家刘燕辉提醒,不仅要提升居住舒适度,还要兼顾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让“高性价比”更符合市场需求,如龙湖不少这方面的实践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此外,避免行业盲目跟风追求技术投入也很重要。
“未来要共同‘发现好房子、走进好房子、研究好房子、宣传好房子’,需多方协同,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其光说。
从绿色智能到公平普惠,住房发展始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