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谢玮
“在估值和流动性的驱动下,A股市场可能会迎来进一步的繁荣。”外资投行高盛发布的最新报告,道出了当前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重新打量。
自2024年“9·24”政策组合拳打出以来,A股市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记者查阅Wind显示,从2024年9月24日至今年9月24日,上证指数、沪深300、深圳成指分别上涨40%、42%和65%,创业板指和北证50则分别上涨108%和163%。A股市场总市值从85万亿元跃升至105万亿元,增加了20万亿元。个股方面,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涨幅逾50%,其中1500余只股价翻倍。
A股市值座次重排
在今年9月2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细数了近年来的成绩单: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的资产重组数量更多。
去年“9·24”政策组合拳开启本轮行情以来,前十大市值公司的构成出现明显变化。
一年前,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几乎由银行、非银金融、石油石化三大行业包揽。一年后,中国海油、中国人寿跌出市值排名前十,工业富联则进入前十。
个股市值的扩张背后,是板块格局的深刻变化。除银行股与能源等蓝筹股继续稳居前列外,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龙头的增长势头强劲。部分企业市值实现倍增,凸显出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预期。
科技、新能源、创新药等新经济板块成为资金聚集地,工业富联市值突破万亿元,寒武纪-U、中芯国际等科技企业股价屡创新高。而传统消费、白酒等昔日“白马”虽有所反弹,但整体表现黯淡。
更值得关注的是,居民资产配置的偏好已有所转向。
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大额存单利率下降,公募基金成为资金新出口。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今年以来,多只医药、科技主题基金收益率超100%。尽管部分投资者“回本即走”的心态仍存,但多只一天售罄的“日光基”重现市场,显示增量资金正在入场。
“老登买酒” 与 “小登科技” 中的市场情绪
产业周期与估值波动相互交织。新成长板块与老牌龙头之间的“温差”,正成为当下市场突出的表现之一。
日前,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因质疑市场预测“中际旭创2027年的利润超过250亿”,引发券商研究回应。
国盛证券研究所一名通信行业分析师在朋友圈直接“回怼”:“去买你的白酒去吧,老登”。“老登买酒”与“小登科技”迅速成为市场热梗,火出了圈。
所谓“老登买酒”,指的是昔日被机构抱团的白酒龙头等消费股,近期虽有所反弹,但从3年维度看仍处深度回调期。
截至9月24日,中证白酒指数年内仍下跌5.93%,19只成分股中,15只下跌、4只上涨。
易方达张坤、中欧葛兰等昔日顶流基金经理,因重仓消费、医药,管理基金规模大幅缩水。
“小登科技”则是以AI、半导体、人形机器人、创新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板块,成为本轮引领行情的重要“棋眼”。
芯片龙头企业寒武纪-U,股价一度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截至9月24日,年内累计涨幅高达109%。被市场戏称为“易中天”的光模块3只股票,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年内涨幅分别高达331%、224%、182%,成为“小登”们口中的“信仰”。
其实,这种群体性“热梗”的产生,是市场情绪的一种出口,本质上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市场风格转变的觉察。
硬科技升温,新经济候场
随着上会日期临近,两大新经济题材表现突出:一是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二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摩尔线程、宇树科技、自变量机器人等“准上市”新贵,正在点燃下一轮硬科技投资的热度。
9月19日,摩尔线程科创板招股书上会稿披露,引发产业链相关公司股价在下一个交易日批量大涨。盈趣科技、东华软件、和而泰等多只个股涨停,另有多只个股涨势喜人。
摩尔线程被市场赋予了“中国版英伟达”的称号。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宇树科技、自变量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公司,尽管尚未上市,但其“影子股”已被资金提前布局。多个与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传感器等关联的概念股出现连板或大幅上涨。
这样的形势,不再是纯粹题材驱动,还蕴含着工业应用、落地验收与供给链协作的估值预测。
总体而言,新经济板块的升温,折射出资本市场对未来增长动能的期待。但同样需要强调的是,概念炒作若缺乏商业应用和盈利的支撑,则难以形成持续行情。
可以肯定的是,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国内科技突破频现的背景下,中国资产重估的进程,才刚刚开始。
(注:本文不作为投资建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