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今年上半年,“消费主引擎”更为凸显: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稳居“三驾马车”之首。
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答案很明确,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真正拧成一股绳,让消费增长根植于民生改善、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居民的每一笔消费选择,背后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具体期待。年轻人花钱讲究“好玩好看”,演唱会、沉浸式文旅、国潮服饰、文化衍生品,买的是体验,也是情绪价值;中年人更关注效率和品质,智能家电、亲子营地、医疗美容,背后是积极应对时间焦虑和生活压力;银发群体期盼“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康养服务、银发旅游、社区养老,既要安全舒心,也要体面自在。消费不仅是基本需求的满足,更是情感共鸣、价值认同和生活品质的体现。
近期,九部门联合推出《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丰富文化产品、体育赛事等高品质服务供给,到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再到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这些扩大服务消费的举措,抓的都是实打实的民生要点。政策逻辑很清楚:以人为本,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消费潜力自然得以释放。
新的消费浪潮,往往伴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今夏火爆的“苏超”赛事,从低调开赛到一票难求,成为赛事经济赋能消费、塑造城市新名片的标杆;火热出圈的“村BA”,带动当地餐饮、民宿收入大幅增长;“国潮”兴起、宠物“陪伴经济”蹿红……这些蓬勃生长的消费新需求,正强劲地牵引着供给侧的创新。
有关部门计划遴选50个左右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正是要以场景创新为载体,推动高质量供给与潜在需求有效对接。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3%,“跑赢”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消费稳增长奠定基础。
更直接的利好也在落地。9月1日起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由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给予利息补贴,最高可享3000元优惠。与此同时,全年3000亿元的“国补”资金持续下达,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实实在在支撑居民大宗消费的支出能量。
消费不是孤立的经济变量,而是民生的镜像。说到底,释放消费潜力,功夫在人——让消费者收入更稳、保障更足、场景更多、权益更有保障,消费引擎才能真正轰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能。
(执笔人:谢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