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红茹
近期,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连续释放利好政策。8月26日,国务院进行第十五次专题学习,围绕“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展开深入研讨。次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即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出系列促进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
政策利好下,我国服务贸易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服务贸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38872.6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服务出口16883亿元,增长15%。服务出口在对外贸易总出口中的占比达到11.5%,比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服务出口作为外贸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充分体现了稳外贸政策的实际效果。
从结构上看,服务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运输、旅行等传统服务领域的强劲表现。数据显示,上半年运输服务出口4185亿元,增长23.9%,是服务出口中规模最大的领域;旅行服务出口1748.7亿元,增幅高达68.7%,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运输和旅行服务出口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国际经贸合作,也为国内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支持服务出口的政策力度还在进一步加大。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在8月2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商务部与多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文件即将正式印发,将从财税、金融、监管便利化、国际市场开拓等多方面推出新一轮支持举措。
业内估计,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服务出口在整体出口中的比重还将持续提升。
服务贸易结构有待优化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短板亟待突破。
首先,服务贸易逆差问题依然存在。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出口16883亿元,同比增长15.0%;进口21989.6亿元,增长3.2%。虽然贸易逆差较去年同期收窄1522.1亿元,但仍达到5106.6亿元,显示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仍处于逆差状态。
其次,增长仍主要依赖传统服务领域。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实现8650.4亿元,增长7.8%。尽管规模可观,但其增速明显低于服务出口整体15%的增幅。这表明当前服务出口增长动力更多来源于劳动或资源密集型部门,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对整体拉动作用仍然有限,结构优化仍需加强。
再次,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发展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以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例,虽然出口增长14.6%,表现良好,但与全球数字化浪潮下的强劲需求相比,我国数字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在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与国际高标准对接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这些结构性短板,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亟须注入新动能。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有望成为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而加快拓展数字服务贸易、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等新业态,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服务贸易提质增效、实现创新突破的重要路径。
用人工智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加快服务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拓展经营范围,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
这为“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在优化贸易结构方面,人工智能正助力催生数字贸易新业态。例如,在跨境电商服务中,借助智能推荐算法,可基于海外消费者的偏好,精准推送中国的数字产品与服务,如在线教育、数字文化内容等,有效拓展出口渠道。
人工智能在赋能传统服务领域方面,能够显著提升其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以旅行服务为例,通过开发智能旅游助手,可为境外游客提供个性化行程规划、智能导览等服务,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人工智能正深度重塑全球数字贸易图景:不仅显著增强数字服务的智能化与个性化水平,更从底层重构技术基础与服务模式,推动全球产业进入新一轮变革期。尽管当前我国服务贸易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但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有助于弥补当前短板、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服务贸易新格局中赢得更为主动和有利的位置。
(本文作者系本刊记者)
(封面设计图为创意性构想,画面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