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谢玮
驾车穿越荒漠,手机信号依然满格;在远洋航行,视频通话畅通无阻;在深山遇险,求救信号瞬间发出。天地一体,永不断联,正在逐渐照进现实。
中国的卫星通信产业正在加速“落地”。8月2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六方面19项举措,强调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8日,中国联通获得首张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手机直连卫星将逐步触达普通人。
卫星通信究竟是个啥?卫星通信产业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

太空中的 “移动基站”
卫星通信是什么?通俗来说,它是部署在太空中的通信卫星为地面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技术。
可以把这些卫星想象成太空中的“移动基站”,它们分布在距离地面500~200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上,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
《意见》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基础设施、产业供给、技术标准、国际合作等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在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支持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支持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政策出台的背后,是全球范围内卫星通信战略价值的日益凸显。
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仍有近26亿人未接入互联网,占全球人口的1/3。
在偏远山区、海洋和沙漠等地区,地面基站建设成本极高、几乎无法实现有效覆盖。而卫星通信则凭借其跨越地理障碍的独特优势,成为连接这些“信号荒漠”的关键手段。
在安全与应急保障领域,卫星通信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地震救援、城市暴雨汛情等重大灾害中,当传统通信手段中断时,卫星通信保障了关键救援与联络需求。
广为世人所知的,就有SpaceX主导的“星链”(Starlink)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星链”计划通过在近地轨道部署数万颗小型卫星,构建覆盖全球的网络服务。目前,其已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超过7000颗。
可以说,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关乎国家战略和全球竞争格局。
“当前,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迅猛,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国家空间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面向6G演进发展,天地一体是其典型特征之一。”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意见》是顺应天地一体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的前瞻布局,也是未来卫星通信产业格局的战略部署。
相关企业乘风而起,趁势发展
8月26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低轨卫星,正在帮助中国编织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全球性通信系统。我国于2020年4月首次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
目前,“千帆星座”“国网星座”两大互联网卫星星座正在加速组网。“千帆星座”预计2025年前后将完成第一阶段组网,初步提供区域网络覆盖。“国网星座”的部署速度也将加速。卫星互联网产业涉及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运营等多个环节,将形成巨大的产业生态。
在卫星互联网的产业化浪潮中,卫星通信企业、电信运营商与民营科技企业等各主体也正乘风而起、百舸争流。
三大运营商正在全线布局卫星互联网赛道。此前,中国电信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并于2023年、2024年先后发布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汽车直连卫星服务。
正式获牌的中国联通发文表示,将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中国移动正积极向工信部申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为依法合规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奠定政策基础。”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在卫星通信技术攻关方面,中国移动承担多项国家专项任务,牵头多项3GPP/ITU/CCSA等标准。商用推进方面,中国移动积极拓展卫星固定宽带、卫星物联网、手机直连等业务。中国移动的北斗短信业务,累计发展用户超49万,在网终端数超1600万部。
民营企业则在卫星制造、商业航天、终端研发、应用场景开发等领域发挥作用。
9月9日,华为公布名为“一种卫星通信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的专利,用于扩展卫星通信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也在成为卫星互联网的新舞台。“相比传统地面通信,低轨卫星互联网具备全球无缝覆盖的显著优势,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 银河航天星座通信系统架构师林广荣对本刊记者介绍,无论在偏远山区、荒漠,还是在海洋上空与极地,低轨卫星均可提供可靠、稳定的通信服务。
他介绍,银河航天基于低轨试验星座系统,已完成适应中小型无人机的低轨轻小型机载终端研发,在电力巡检、生态检测、远海测试等领域完成应用示范落地。
让“天上星座”服务“人间烟火”。随着政策的放开和技术的成熟, 千万用户使用卫星通信的场景,已不再遥远。

(封面设计图为创意性构想,画面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