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马铭悦
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首次提及稳定币,并着重强调其“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的重要价值——围绕“稳定币”的讨论热度持续升温。与此同时,一系列疑问也纷至沓来:稳定币与游戏币、QQ币是否属于同一范畴?稳定币对美元地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特聘高级研究员朱太辉。
本刊记者 马铭悦I摄
中国经济周刊:什么是稳定币?跟QQ币是一回事吗?
朱太辉:稳定币自2014年诞生,发展至今已有10多年。它融合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同时价值锚定各国法定货币,并以国债等高流动性金融资产作为价值保障。这让稳定币既具备区块链去中心化、高效率、匿名性的优势,又能保持价格稳定,所以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和广泛的使用。
QQ币和稳定币有着本质区别。游戏币仅在特定游戏场景中使用,离开这个场景就无法流通,而且其账户依赖游戏公司。稳定币基于区块链发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使用,使用场景和范围要广泛得多,如投资结算、跨境贸易支付、金融交易结算,还有一些国家的消费和服务支付等。
中国经济周刊:稳定币对美元地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太辉:去年8月,还是美国总统竞选人的特朗普说过:“美元如果失去其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其结果会比输掉战争更为严重。”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美元的主导地位,因此上台后,特朗普积极推动加密货币的发展,发展美元稳定币,这里面有很重要的战略意图。
目前95%以上的稳定币是法定货币支持的稳定币,而在这些稳定币中,又有95%以上是美元稳定币。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稳定币的市场规模超过了2600亿美元,而这些美元稳定币的储备资金主要投向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国金融产品。这带动了新的美元循环——
人们用美元购买美元稳定币,用于加密资产投资、跨境贸易支付等,一些高通胀国家的民众也会持有美元稳定币来保值。购买稳定币的美元又通过储备资金投资,回流到了美国国债等金融产品。
通过这种循环,美元稳定币提升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如今,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外汇储备占比处于30年来低位,约为 57.80%,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也在50%以下,美元的优势在减弱。而通过新的美元循环,美国可以大大提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这就是特朗普发展稳定币的战略意图。
中国经济周刊:香港近期推出《稳定币条例》意味着什么?
朱太辉:香港推出《稳定币条例》(下称“《条例》”)意义重大。从行业角度看,这为稳定币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和监管准则,标志着香港在虚拟资产监管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有助于吸引更多稳定币相关企业和项目落地,推动香港成为稳定币国际中心,促进加密资产行业加快发展。
从国际层面来讲,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条例》的推出具有示范效应,能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稳定币监管立法上提供参考,影响全球稳定币行业的监管格局。此外,《条例》8月1日生效,届时,具体的监管要求将会明确,之后推进牌照发放和监管落地,进程相对较快。这将加速稳定币在香港的合规化进程,推动相关金融创新,促进其在跨境支付等场景的应用。
中国经济周刊:发展稳定币,会有什么好处?
朱太辉: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我国已经通过“一带一路”、货币互换、推广人民币结算体系(CIPS系统)等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占比仍低于我国进出口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与美元的占比差距还有拉大的迹象。
稳定币基于区块链的支付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跨境交易的支付成本和时间成本。传统跨境支付成本约 6.35%~6.5%,而稳定币支付费率可低至1美元以下,且结算时间从传统的3~5天缩短至实时到账(最慢1小时)。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24年跨境贸易额超40万亿元,如果使用稳定币结算,可以直接提升贸易企业的结算效率,尤其适合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高频小额场景。
稳定币基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发行,实现了点对点交易,且支付即结算,脱离了美国主导的国际资金清算通信系统SWIFT、全球银行同业支付结算系统CHIPS,不受美国管控,为后续摆脱美国的金融制裁提供了新通道。
中国经济周刊:当前,各界对稳定币的潜在风险仍存在诸多顾虑。
朱太辉:大家对稳定币潜在风险的关注,有些是担心稳定币发行人投资遭受损失、无法按照1∶1锚定的货币价值向用户赎回稳定币,或者黑客攻击等导致用户的稳定币被盗;还有人担心稳定币的去中心化交易,会损害国家货币主权,弱化国家货币政策调控,加大国家反洗钱和非法金融活动防控压力。
但是今年以来,约有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宣布正在制定或将制定稳定币与加密资产相关立法,表明他们对稳定币的潜在风险已经“心中有数”,也有了“应对之策”。
中国经济周刊:有些媒体称今年是稳定币“合规元年”,您认可吗?
朱太辉:把今年称为稳定币的“合规元年”并不妥当。在之前,阿联酋、欧盟、日本、新加坡等不少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盟内的一些国家,都已制定了稳定币的监管法案。但今年确实很重要。
特朗普政府对稳定币与加密资产的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宣称要将美国打造成为“世界加密货币之都”和“比特币超级大国”,想通过发展美元稳定币,提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国参议院通过的《天才法案》为稳定币创新发展建立了联邦监管框架,带动了更多国家加快立法进程。
随着各国政策框架的逐渐明确,今年全球稳定币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进入规模化、大众化和融合化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周刊:有人说稳定币是万亿美债的“接盘侠”,您怎么看?
朱太辉:目前,稳定币发行人确实将稳定币的储备资金都投向了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金融产品,最大的两个稳定币USDT和USDC都是如此。据花旗银行预测,目前稳定币发行人投资持有的美国国债在1200亿美元左右,在美国国债的持有者中,排名第18位左右,整体规模还比较小。
随着监管框架不断完善,稳定币发展政策不断明确,到2030年,稳定币的发行规模在基准情况下可能达到1.6万亿美元最优,理想状况下可能达到3.7万亿美元。届时,稳定币发行人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可能会达到1.2万亿美元,但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36万亿美元,稳定币持有的部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
所以,美国发展稳定币的重点并非为缓解债务,主要是为了提升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为美国国债创造一个新的投资需求,只是附带效应。
中国经济周刊:个人可以用稳定币跨境支付吗?比如出国留学交学费。
朱太辉:虽然从技术角度看,使用稳定币支付学费是可行的,但是否可以实际应用,还要考虑当地的监管政策和具体场景。在香港等地区,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开放和技术的成熟,未来个人使用稳定币支付学费可能会成为现实。
目前在个人支付领域,稳定币的使用因地区政策而有所不同。
比如美国、新加坡、欧洲等地,已有部分商店、商场支持稳定币现场支付,VISA、万事达等信用卡机构也在积极推动稳定币在日常消费中的支付。甚至美国的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门、英国的一些学校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等组织,都已接受稳定币用于发放政府补助或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