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宋杰
今年4月,上海某咖啡品牌公关总监王某收到一条消息。对方自称是餐饮行业资深媒体人苏某。消息称,该品牌经营存在问题,发来的文章中充斥着“虚夸加盟数量”“近两年关店数超过开店数”等负面表述的语句,还穿插着大量模糊来源的数据截图。
“想消除影响?签个45万的合作协议,不然每天发一篇负面稿。”苏某的语气带着威胁。
这不是苏某第一次“开口”。2023年,他就曾以“加盟模式存疑”为由发布负面文章,向该品牌索要20万“合作推广费”。当时企业未加理会,如今眼看该品牌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苏某再次故技重施,精心编造虚假数据、炮制负面舆论,致使企业的加盟商们纷纷致电询问,严重干扰了品牌的正常经营秩序和融资进程。
一番“讨价还价”后,品牌方抱着息事宁人的想法,按照苏某要求签订“合作协议”,并先行支付22.5万元的“合作费用”。
无独有偶,上海青浦多家企业被“某某安全”公众号运营者丁某以拼接谣言、水军刷屏等方式敲诈,3年间累计涉案金额达50万元。
警方搜查犯罪嫌疑人住所
“不合作就继续发稿”
“他们专挑餐饮、零售等民生领域的头部企业,尤其盯着上市、融资节点。”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陈阳向记者介绍说。
陈阳在办理苏某一案时发现,此类犯罪嫌疑人多通过垂类账号实施套路化勒索:“先在快消、汽车等行业运营起号,用半年到一年时间把流量做起来,接着就开始发企业负面消息。”
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三队队长符斌补充说,不法分子深谙传播心理学,“比如把普通消费纠纷夸大成‘系统性质量问题’,目的就是点燃公众情绪。”
“苏某一人注册两个微信,时而扮演‘商务总监’,时而化身‘采编部门负责人’。”陈阳介绍,苏某运营的公众号积累了10万粉丝,自称行业“大V”。“此类犯罪嫌疑人平时会发一些行业资讯‘养号’,一旦锁定目标,就利用水军在评论区带节奏,用多个账号同步转发,制造‘全民声讨’的假象。”
符斌特别提到,AI技术正被此类人员用作编造谣言:“现在用AI,输入‘企业名称+负面关键词’,几秒就能编出耸人听闻的故事。”
技术滥用带来双重危害:一方面,AI生成的信息混杂真实内容,更难分辨真假;另一方面,谣言传播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以前人工编谣言一天写三五篇,现在AI能产出上百篇,而且会根据平台算法自动调整标题关键词,普通网民很难分辨。”符斌告诉记者,嫌疑人常通过话术规避法律风险,“他们不直接说‘给钱删帖’,而是包装成‘舆情优化服务’。”
当企业陷入舆情危机,不法分子便以“救世主”姿态出现。
“苏某会假装‘好心’教企业‘如何应对媒体’,让企业觉得有协商空间,再一步步施压。” 陈阳还原双方“谈判”场景,“企业若说‘只需要删帖’,他就会说‘不合作就继续发稿,下次就是5 篇起’。”
这种“软暴力”模式导致很多企业选择“花钱消灾”。
犯罪嫌疑人在公众号发布的虚假信息
斩断 “键盘伤企” 黑色产业链
是“商业合作”还是“敲诈勒索”?在这场“较量”中,警方以技术溯源与全链条打击作为破局的关键。
办理苏某案件的陈阳透露,苏某到案后坚称是“正常商业谈判”,但警方深入调查发现,其所谓的“合作服务”毫无实际价值,“企业明确表示不需要推广,签约目的仅是终止负面攻击,苏某的行为已然超出了民事合作范畴”。
面对“证据链薄弱”的办案难点,警方迅速调整侦查策略,构建起“技术 +法律”的侦查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多部门形成了协同作战的闭环体系。符斌向记者介绍,网信部门负责封停违规账号,市场监管部门核查虚假宣传,公安部门则重点打击涉嫌敲诈勒索的团伙。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依托“砺剑”“净网”行动,通过“守沪e站”、“蓝鲸”护企工作站等警企平台收集线索,联合网信部门清理涉企谣言30万余条,关停违法账号1.1万余个。
企业自身的法律意识觉醒同样至关重要。
“很多企业初期选择妥协,本质上是担心商业数据泄露。非上市公司本就没有披露经营数据的义务,而闭店率、加盟商数量等信息属于商业机密。这种‘花钱消灾’的心态,反而让不法分子觉得‘有机可乘’,变相助长了犯罪气焰。”符斌说。
对此,符斌为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其一,企业发现谣言后先向发布的平台申诉,也可凭主管部门出具的认定函向公安机关报案;
其二,即时固定证据,保存负面文章截图、聊天记录、录音等,电子证据需及时备份,避免过期失效;
其三,拒绝私下交易,不法分子常以“删帖”“合作”为诱饵,但合规企业无须通过“付费”来解决舆论问题;
其四,善用警企协作机制,企业可通过“护企工作站”等平台,及时向警方咨询、报案。
对于已造成的商誉损失,企业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公开道歉、赔偿损失。
“这类犯罪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企业维权成本高的漏洞。”陈阳说,“只有企业敢维权、执法有抓手、技术能溯源,才能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
陈阳告诉记者,当前,随着最高检相关指导案例的发布,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正逐步清晰,为办案实践提供更明确的指引,任何试图“键盘伤企”“网暴伤企”的行为,都将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