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郑雪
拥有“地表最强”法务部的迪士尼携手环球影业,把人工智能公司Midjourney告了。这是好莱坞大型公司首次卷入生成式AI的法律纠纷,案件一出迅速吸引世人的目光。
据报道,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对人工智能公司Midjourney提起版权诉讼,指控Midjourney盗版这两家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版权库,用于生成和分发其著名角色的“无数未经授权的副本”。
无论最终裁决如何,此案都将成为关键判例,影响未来AI训练数据抓取的规则边界以及AI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认定。
“Midjourney的侵权行为是蓄意的”
在Midjourney,当用户输入如“巴斯光年、飞行、动画”等相关提示词,就能生成与迪士尼巴斯光年形象高度重合的图像。更重要的是,即便提示词不含有特定角色,Midjourney仍然可能会输出涉及两家公司所拥有的版权形象。如输入“超级英雄打斗场景”的提示词,便可能会得到蜘蛛侠打斗的场景。
生成的角色版权往往归属于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如《星球大战》中的尤达,漫威的钢铁侠、绿巨人、蜘蛛侠,皮克斯的巴斯光年等,其版权归属于迪士尼;小黄人、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阿宝等角色版权归属于环球影业。
迪士尼和环球影业控诉称,Midjourney的侵权行为是蓄意的,他们曾要求Midjourney 停止侵犯其版权作品,并至少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以防生成侵权素材,但是Midjourney对其要求置之不理。
迪士尼、环球影业的主张在于,他们为上述IP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Midjourney却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公然使用这些版权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对创新并无益处。“Midjourney是典型的版权搭便车者,也是抄袭的无底深渊。”
“盗版就是盗版,不管侵权的图片或视频是通过人工智能还是其他技术制成的,并不会使其侵权性质有丝毫减弱。”起诉状用词颇为严厉。
AI快速发展,版权引争议
Midjourney成立于2021年,在AI图像生成领域位列第一梯队。2025年4月,Midjourney V7正式发布,图像整体质量得到提高,而且相关生成内容更真实。6月,Midjourney正式推出其首个AI视频生成模型V1,用户上传图片至模型,便可得到相应的视频片段。
商业模式上,Midjourney主要向用户收取相关订阅费用。根据诉讼文件,Midjourney 在 2024 年的收入达到 3 亿美元,服务用户接近2100万。
Midjourney快速发展背后,版权成隐忧。这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训练数据版权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模型生成的图像是否侵权问题。
Midjourney 首席执行官霍尔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收集训练数据,会尽可能多地获取数据、文本和图像。那么,这种行为是否寻求了相关著作权人的同意?他曾公开表示:“实际上没有办法知道一亿张图片的来源。”
AI公司的侵权行为也引发了艺术家的反击。2023年,知名漫画家莎拉·安徒生(Sarah Andersen)联合另外两位艺术家起诉Midjourney和其他AI企业。2024年年初,1.6万名英国艺术家联名,对生成式AI软件Midjourney和其他人工智能公司发起集体诉讼。
以本次迪士尼、环球影业提起的诉讼为例,迪士尼和环球影业正在寻求金钱赔偿,赔偿金额不明。同时寻求禁令救济,禁止和限制Midjourney分发其版权作品。
对于此次诉讼,截至目前Midjourney暂未作出公开回应。
影视公司并不排斥AI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述两家好莱坞公司为代表的影视公司正面临一个矛盾的局面。他们一方面通过诉讼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免受人工智能的侵犯,另一方面却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来削减成本、加快制作速度。
一些影视公司已经成立相关部门,探索相关AI技术应用于影视流程。如2024年11月,迪士尼公司便成立技术支持办公室,协调AI和混合现实的使用,并探索将新技术应用于其电影、电视和主题公园部门中。
此外,AI已经开始应用于不少影视作品的制作和后期。如在《此心安处》影片中,导演采用实时生成式AI面部变换技术,对演员的年龄进行调整;奥斯卡提名影片《粗野派》和《艾米莉亚·佩雷斯》两部电影,借助AI对声音进行后期处理。
可以看出,当下影视公司并不排斥AI。或许对他们来说,在AI快速发展的时代,构建尊重和保护创意的制度,亦是重要议题。
正如迪士尼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首席法务及合规官霍拉西奥·古铁雷斯声明表示,看好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景,并乐观地认为它可以被负责任地用作促进人类创造力的工具。同时强调,盗版就是盗版,即使是由一家AI公司实施,也并不减轻侵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