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探路内外贸一体化
出口转内销不只是“产品搬家”

本刊记者 石青川|重庆报道

“这个辣吗?听说国外不吃辣。”

“这个之前出口东南亚,那边也吃辣,不过确实与重庆有一定差别。”

在“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现场,一位消费者对一包标注着外语介绍的调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解放碑新世纪超市里,标着法语的陶瓷餐具、全英文包装的冷冻海鲜等20多种“洋产品”摆在“外贸优品”专区中。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海外畅销的“中国造”。在内外贸一体化的趋势下,这些“出过洋”的产品如今也算衣锦还乡,家乡人也能尝尝鲜。

何为内外贸一体化?通俗地说,就是企业能够在开展内贸和外贸之间灵活切换,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无缝衔接。

2023年,商务部启动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包括重庆在内的9个地区先行先试,自此内外贸企业“无缝衔接”的故事便开始了。

“学会两条腿走路”

5月底,重庆举办了一场“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来自全球各地的客商云集重庆,面对面洽谈投资西部的机会。当天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人头攒动,逛展人数最多的展台,正是“外贸优品中华行”。

玻璃展柜里的特色食品、精致纺织、新能源汽车配件,展台上造型别致的摩托车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重庆安第斯摩托销售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彭远潇一边介绍着他们远销海外的通路车(指代步用、排量小、销量大的摩托车车型),一边在手机上回应着几个意向经销商。

曾经主打海外市场的彭远潇今年也借着“外贸优品中华行”的东风,开拓起国内市场,“学会两条腿走路”。

有这样意图的企业不在少数。

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做刀具的企业,不少产品远销海外。销售总监张波告诉本刊记者,欧美是他们主要出口地区,中国的刀具在海外市场接受度其实比较高,但比较吃亏的是,大量中国产品在海外是贴牌销售,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在海外没有品牌辨识度。

“很多人都觉得国外的刀质量好、寿命长,实际上国内的刀具在质量上并不比日本、欧美差。我们就想通过内外贸一体化,让海内外消费者了解到中国刀具的质量在全球都得到了认可。”张波说,内外贸一体化的推动,让他看到了实现品牌效应的机会。

内陆山城也能贯通中西

作为全国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重庆的实践颇具代表性。

地理上,依托长江经济带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拥有贯通中西的物流网络。

产业上,重庆的汽车、电子等支柱行业已形成“研发—制造—检测—销售”的全链条生态。以长安汽车为例,其依托重庆本地供应链生产的电动汽车,既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需求,又通过欧盟认证进入德国市场,实现“一套标准、全球通行”。

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目前重庆培育了渝中区、江北区等市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5个,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国货精品贸易中心等改革试点基地20个,全市共计870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

重庆市商务委提供的11个内外贸一体化典型案例,不少都是基于产业集群形成。其中,西永微电园形成了汽车电子的芯片制造、模块生产到电子系统的检测认证、解决方案的全产业及配套链条,将汽车电子培育成重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产业集群示范。

距离西永不远的璧山区,也通过建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完整本地链条,满足了内外贸企业都能在本地采购的需求。2024年,全区实现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55家,进出口贸易扩展至127个国家和地区。

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重庆将累计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区5个、改革试点基地20个、“排头兵”企业200家。到2027年,重庆计划累计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区8个、改革试点基地30个、“排头兵”企业500家。

转内销并非简单的 “产品搬家”

重庆慧优源食品有限公司(沙库拉清真餐调)是一家做调味料的重庆企业,他们的产品在阿拉伯国家市场拓展迅速。

据公司海外市场负责人付一介绍,海外市场对调味料需求大,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输出,有不少国际友人开始尝试中国美食,“我们的火锅底料在海外市场卖得也不错”。

困扰付一的问题在于标准。“各地的标准不太一样,比如产品认证这方面,中东市场与东南亚市场认证标准就不同。这时候再加个国内市场,同一款产品仅面向这3个市场,企业就需同时满足三重认证要求。”

这类问题比较常见。据了解,内外贸在生产标准、市场准入、检验检疫等方面认定条件均有所不同。尽管近几年,我国已在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生产,但其适用范围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品。一些产业链条长、全球产品差异大的行业,尚难以实现“三同”生产。

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这几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推动标准衔接。

他透露,自成为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后,重庆便开始组织本地企业开展国际先进标准对标达标活动。截至今年1月,重庆已累计组织295家企业自我声明对标结果492个,发布对标方案31个。

这还远远不够,张波说,海外市场需求与国内市场需求也不一样。“比如,国内喜欢用的餐厨刀具都是体型不大、实用性较强的家用品类,而海外市场对专用种类需求较大,比如厨师刀、砍骨刀这些。”因此在做两边市场时,从产品设计上就要分开进行,一体化销售还需要从生产端开始探索,并非简单的“产品搬家”。

彭远潇对于未来内外贸一体化销售则颇有信心:“摩托车市场需求相对统一,运气好的话,下半年会有不少经销商来找我们签约,只要是优质的产品一定不缺销路。”

“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展台

本刊记者 石青川I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