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牛朝阁
6月,对汽车行业的供应商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和车企确认“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承诺能否兑现。
一场由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和企业创新共同推动的反内卷行动正在中国汽车行业展开。
当内卷被踩下刹车踏板,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正在转向价值战。反内卷正在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契机,一个由“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的契机。这场变革不仅关乎行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将决定中国能否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实现“换道超车”,最终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让“内卷式”竞争刹车,才能踩下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奔跑的油门。
内卷没有赢家,负面影响深入全产业链
有消费者疑惑:“为啥价格战没有赢家?买车更便宜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事实上,价格战引发的负面影响是深入全产业链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颜伟对本刊记者说:“车企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大量拖欠供应商货款,并且每年还要求供应商大幅降价,这会使整个供应链陷入生存危机。”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31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但汽车行业利润率只有4.3%。2025年一季度,汽车产业利润率仅为3.9%。
“一般来说,车企和供应商之间应该是互相扶持的,甚至会相互持股,以此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但近年来,国内车企与供应商的关系正在走向讨价还价。”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公司的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上述人士举了一个例子:当原材料上涨时,国外的供应商会和车企讨要补偿,因为车企会默认供应商需要合理利润,但国内供应商基本不会因为原料上涨而收到来自车企的补偿,而且第二年谈合作时被车企砍价已经成为业内惯例。
“利润下滑直接加剧了产业链企业的生存压力。‘价格战’之下,部分企业过度关注短期销量提升,忽视了长线研发投入,导致市场上的汽车出现同质化现象,也会让行业陷入重复降价的困境。”知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副合伙人林运告诉本刊记者。
而对消费者来说,看似诱人“白菜价”背后也可能藏着质量隐忧等问题。
“价格战没有未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车企,赚到的利润变少了,就要想办法控制成本,缩减研发投入、材料标准也随之下降。而被压价的零部件供应商为了生存也只能在某些方面降低品质。消费者买到的车就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林运说。
“内卷式”竞争的危害不仅仅是汽车同质化和质量隐患。林运说,当汽车经销商盈利能力下滑,加上库存压力,销售网络往往会难以为继,若传导到终端市场,就会涌现很多“零公里二手车”,二手车市场的价格体系可能会崩盘。
“最严重的结果就是整个汽车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李颜伟说。
停止价格战、反对“内卷式”竞争正在成为业内共识,不少车企一把手纷纷下场表态。
“坚决反对无道德底线、无法律底线的‘内卷式’恶性竞争。”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当前行业的内卷式竞争,让长安汽车及其经销商、供应商链条上的100多万职工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可持续健康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表示,降价是应对竞争最无奈的招数,是饮鸩止渴的手段。
“‘内卷式’恶性竞争将会把中国汽车产业带向集体沦陷的险境。”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说。
恶性竞争接连被踩刹车
从协会倡议到部门监管,针对“内卷式”竞争,监管开始打出组合拳。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加强汽车市场的价格监测、行业自律、舆论引导,严格市场监管,严格查处技术标准不达标、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守牢质量安全底线,规范招商引资。
在金融监管层面,价格战的资金杠杆正在被切断,四川、河南、上海等多地叫停车贷“高息高返”模式。
为了抢客户,银行会把贷款赚的钱部分返给经销商;经销商为了多卖车,就拿出一部分返点补贴给买车的人,加上国家和厂家的补贴,车价就降了很多。
这种模式让买车门槛变低了,但背后可能藏着风险。有些汽车销售为了冲销量,会向不具备偿债能力的客户推销。
此外,还有很多人会选择 “长贷款、早还款”,比如贷5年但一年后就提前还清,这样既能拿到低价买车的优惠,又少付利息。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通知,推进“高息高返”整改。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将“高息返佣”纳入红色预警指标。
质量监管层面,面对价格战引发的质量隐忧,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开展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舆论关注度高、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的车型。
所谓“一致性”,就是要求车企生产销售的车辆,技术参数和性能必须和国家批准的一致,也要和测试样车、出厂合格证、上报的信息完全相符。
“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的展开,是主管部门对汽车行业逐步规范的长期动作,也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举措。这既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营销的标准要求,也是遏制车市价格内卷现象的举措之一。”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分析称。
与此同时,车圈业内也迅速反应,踩下内卷的刹车。
今年5月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下称《倡议书》),倡议所有企业严格遵从公平竞争原则,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优势企业不为垄断市场,挤压其他主体生存空间,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
《倡议书》提到,无序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将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不仅阻碍行业自身健康发展,也危害消费者权益,带来安全隐患。
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对《倡议书》表示赞同并支持。
今年6月上旬,汽车内的十几家车企纷纷下场作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承诺。从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开始,比亚迪、吉利、奇瑞随后跟上,小米、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陆续响应号召。
在对上游供应商承诺账期后,6月中旬,车企对下游经销商的返利账期也引发关注,反内卷持续点刹。
广汽集团方面表示,该集团携旗下五大整车品牌承诺,将确保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
经销商作为连接终端市场的窗口,上承车企、下接消费者,是汽车销售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在长期的价格战之下,不少经销商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的现象,而60天内返利兑现的承诺可以帮助其缓解资金压力。
此外,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人士的消息,承诺60天内向下游经销商返利的车企还包括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一汽奥迪、悦达起亚等5家车企。
6月16日,中国银行间市场支持汽车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会议称,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将优化高度适配汽车行业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鼓励支持汽车企业加大债券融资、规范健康发展、避免无序竞争。
李颜伟分析认为,车企不能无限制地占用供应商货款。在车企密集向上下游缩短账期之际,座谈会的召开说明,若车企短期内有资金缺口,可以更便捷地向银行融资,以平稳度过反“内卷式”竞争。
“从短期看,监管层通过遏制无序竞争,为市场主体赢得转型缓冲期;从长期看,政策组合拳正推动产业向‘技术驱动、质量为先、数据赋能’的新发展模式跃迁。”李颜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