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郑扬波
每当提起长沙,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
是辣得让人直呼过瘾的湘菜,还是推出各种火爆综艺的芒果台?还是岳麓山?
这座常年跻身各大“网红城市榜单”的城市,正以惊人的消费活力改写传统旅游叙事。
走进长沙,探寻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五一广场的白天与夜晚 本刊记者 郑扬波I摄
凌晨3点还在大堵车 本刊记者 郑扬波I摄
随处可见的活力青年 本刊记者 郑扬波I摄
五一黄金周的长沙街头,又一次遍地“长”满了人:横过马路要排队,买杯茶颜悦色奶茶要排队,拍照要排队,进入景点也要排队……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长沙接待游客量811万人次,超出节前“800万游客”的大数据预测数,游客总花费67.78亿元,其中40岁以下群体占比达49.62%。
在解放西路上,等待过马路的游客在人行道上排成了一堵“人墙”,迫切等待着红灯变成绿灯;站在五一广场环形天桥俯瞰,游客用手机记录下IFS商场的璀璨夜景;太平街的黑色经典臭豆腐摊位前,“95后”广州游客陈晓琳正在直播试吃,手机支架旁堆着6盒不同口味的伴手礼。
其间,记者听到游客闲谈时最高频的一句话就是“人好多啊”。
从河北来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很早就想来感受一下长沙的热情,人很多,密密麻麻的,特意选五一来感受一下年轻人的活力。”
来自湘南的李奶奶今年已经78岁了,“孙子在长沙上大学,来感受一下省会城市的繁华”。
在人山人海的长沙,交通也十分具有特色。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下“摩的”,也就是摩托车的士,这算是长沙的特色。
“妹陀坐稳咯!”长沙摩的师傅以“哧溜”急刹和精准导航著称,24小时覆盖全城,主要是“快”。
师傅们自创“辣椒地图”,可为游客推荐巷子里的地道小吃摊,衍生出“摩的导游”服务。
一位摩的师傅说,五一期间,游客非常多,一般来说从晚上10点干到早晨6点,差不多收入有300元左右,要比平时稍微多点。
街上各种“有奖挑战游戏” 本刊记者 郑扬波I摄
这个曾被视为“土味”的交通工具,正被年轻人捧为“市井过山车”。
每当夜幕降临,城市的夜市熙熙攘攘,各种吃、喝、玩、乐吸引着众多年轻人。
许多年轻人来长沙,总是白天在酒店点外卖休息,晚上才真正开始旅游。
夜生活是长沙的另一番天地,长沙的“夜娱”消费呈现“夜”态多元、深夜消费活力强等特点,比如夜市、酒吧门店的营业时间可到次日早晨6点,与许多城市市中心不同的是,密室逃脱、足疗、饭店有的都是24小时营业,不少在其他城市夜里10点就关门的连锁品牌,到了这里也入乡随俗、深夜营业。
作为长沙夜经济的核心区域,五一广场一到傍晚便渐渐热闹起来,霓虹灯闪烁,商家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晚上12点,吃夜宵的好去处——渔人码头,400多米的街道灯火通明,人间烟火气浓厚,湘江边上的餐厅接待了一群又一群食客。
凌晨2点,来到解放西路,这里是长沙酒吧文化的代表区域,夜晚灯火辉煌,音乐震耳欲聋。等待入场的年轻人排成长龙,他们精心打扮,眼中满是对夜生活的期待,消费者们在微醺中享受美食,尽情释放压力,为长沙的夜经济贡献着强劲消费力 。
沿着解放西路步行不到5分钟来到IFS商场门口,路边聚集着一群小摊,纵横交错的过道挤满了食客与游客。美食摊位前,铁板烧的滋滋声、烧烤架的香气、煮面锅的热气交织在一起,每个摊位都被围得水泄不通,一直营业到早晨6点。
一位炒饭摊主告诉记者,一晚上卖炒饭的收入能到4000元。
要我说,不管是本地老江湖还是外地夜猫子,都能在这座把夜晚过成第二个白天的城市,找到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