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郑雪
“法律的出台必将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敢于闯、大胆干。”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在5月8日国新办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该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民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法治春天已经来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在刘俊海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将对民营经济友好的政策上升为法律,不管是对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对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意义十分重要。
给民企一颗长效定心丸
“这部法是民营企业有恒产、民营企业家有恒心的长效定心丸,是民营经济友好型法律规范体系的龙头法,是‘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与体系化。”刘俊海对于这部法律的出台有很高的评价。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42万多家,占比由62.4%扩大至92%以上。
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内外多重因素交织影响,民营经济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告诉记者,考虑当前经济发展面临来自国内外挑战,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同时,事关民营经济发展,我们有着丰富政策积累,是时候从法律层面系统推进,给民营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在他看来,相关法律的出台也是对社会上一些言论的有力回击。
同样是在5月9日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介绍,这次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把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将支持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部法为民营经济发展鼓劲。此外,还是一个很实用的法律工具,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可以通过这部法律来维护自己权利。”李曙光说。
直指民企发展主要问题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通过,让我充分感受到国家对民营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视和信心。我们将牢牢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坚持把前沿技术普惠化,赋能制造业。”黑湖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宇翔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民营经济促进法现实针对性非常强。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在上述发布会上介绍,这部法最终聚焦到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内容上。这也是各方面普遍认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现在法律的框架和主要内容也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这部法本身,就是要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现实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每一章的标题就是亮点。”李曙光说。
在他看来,每章中的法律条文,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话,但含义丰富。以负面清单为例,比如某个领域不在负面清单里,但有其他“不行、不准”的制度,那相关制度就要清理;其他能进入的领域,进入的手段、渠道、路径是什么,需要告知企业。
科技创新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设置专章,鼓励民营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李曙光提示,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这在之前基本不太可能。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同时明确民营企业对数据开发利用,也让民营企业更高效地参与到创新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