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富供给壮大耐心资本

编者按:

本书基于银行业、资本市场、保险资管、信托业等典型金融领域,深入分析了耐心资本的多重供给路径。本文为书籍节选,介绍了我国耐心资本发展的成就,探讨了加大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供给的路径。在作者看来,丰富耐心资本供给,优化对耐心资本的考核机制,推进实体投资、产业投资与证券投资一体化发展等,是当下壮大耐心资本的较优选择。

近年来以股权投资为主的耐心资本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行业也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私募股权机构在募投管退各环节均存在一定堵点,影响了耐心股权资本的产生、壮大、发挥作用。

硬科技投资成为市场主旋律

2021年以来,我国股权投资行业快速发展,根据执中数据,2024年全国机构LP共出资6863笔,共认缴出资金额1.27万亿元。在募资端,LP市场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内生性变化,金融机构、社保基金等LP出资占比逐步提升。政府资金LP持续发挥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出资金额显著领先,2024年政府资金披露出资金额6692亿元。

产业资本活跃参与股权投资,2024年产业出资方披露出资金额1998亿元,占比相较2023年下滑0.4个百分点。在国家政策引导和LP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机构和社保基金LP等长期资金的出资逐渐恢复稳定,2024年金融机构和社保基金LP合计披露出资2245亿元,占比相较2023年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银行业机构出资增长近一倍。

从募集基金的种类来看,近年来创投基金和成长基金募资较为活跃,大多数机构选择募集标的明确、出资灵活的小型产业基金和项目基金,小规模基金的数量占比持续上升。据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2024年共2511只创业投资基金、1179只成长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数量占比达到63%和30%;募资金额分别达到4498亿元、6431亿元,占比分别为31%和45%。

在投资端,股权投资有前移趋势,对硬科技的投资也已成为市场主旋律,行业整体呈现投早、投小、投新的积极变化。

“投早”方面,股权投资前移趋势明显,2024年种子期、初创期项目投资案例数占比达到41%,较2021年提升4个百分点,天使轮、Pre-A轮、A轮投资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合计投资案例占比达到66%。

“投小”方面,募资规模不足1亿元人民币的小规模基金数量占比自2018年起稳定提升,2023年已超过总体募资基金数量的六成。

“投新”方面,近年来股权投资市场热点持续聚焦在科创领域,IT、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和机械制造四大产业的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处于领先,2024年占比分别达到74%和63%。

推进国有资本加大股权投资力度

壮大耐心资本、加大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供给,需要丰富耐心资本供给。

要推进国有资本加大股权投资力度。发挥政府主导型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引领作用,推进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加速整合。优化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治理方式,引入更多专业机构对政府产业基金进行管理,坚持产业基金的市场化运营原则,注重要素融合和产业集聚,解决其面临的组织形式不明确、缺乏优秀基金管理人等痛点,提升地方政府产业基金的管理效率。建议因地制宜构建绩效评价机制,汇聚各地资源,提升其对社会各类资金的撬动作用。

推进外资股权投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针对近年来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股权投资机构,建议推动QFLP试点扩容,进一步优化QFLP政策;针对外资的进入流程、可投范围、投后管理、分红等环节,特别是在退出和税收环节,制定标准化、透明化的规则,确保资金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跨境自由流通。进一步统一外资和本土股权投资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方式,加速完善外资投资负面清单,更好利用全球知名龙头私募股权机构的投资经验,促进境内外股权投资机构共同发展。

鼓励银行、保险、社保基金等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明确这三类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为这些资金进入创投市场提供依据。建议有关部门对三类资金进行全面统计,明确有多少资金可用于创投市场,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清晰的预期。进一步放宽对银行AIC股权投资范围的限制,推进银行建立与股权投资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健全适合股权投资特点的风控管理体系。根据股权投资业务特点简化投资决策流程,培养或引进股权投资所需的专业人才。鼓励保险公司针对不敢投、不会投的情况明确优化路径,包括强化行业研究能力,优化内部机制提升投资效率等。

此外,还要优化对耐心资本的考核机制;推进实体投资、产业投资与证券投资一体化发展;发挥专业投资机构的作用,做好耐心资本的募投管理;丰富耐心资本的退出渠道,给予更多流动性安排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