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高科:做一粒“种业振兴”种子

本刊记者 郭志强|湖南报道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这是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要部署,也是国内种业龙头企业的机会。

目前,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正处于从“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迈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

在我国种业公司中,隆平高科是龙头之一。该公司在国内杂交玉米前十大品种中占据三席,国家首批审定的 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中占了 8个。

隆平高科总部大楼

隆平高科巴西玉米种植

玉米制种基地收割

跻身全球种业前八强

隆平高科董事长刘志勇介绍,近年来,他们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已成长为一家聚焦种业主业、统筹国内国际、营业规模达百亿级的综合性跨国种业集团。

2024年,隆平高科在全球的种子销量2.93亿公斤,年推广面积2亿亩,种子种出的粮食超过1000亿公斤。

隆平高科成立于1999年,是中信集团下属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核心平台,拥有覆盖水稻、玉米、小麦、谷子等粮食种子,辣椒、黄瓜、向日葵等作物种子的全产业链资源,营业规模达百亿级,跻身世界种业企业八强。

“隆平高科依托中信集团实业与金融协同优势,持续打造和汇聚了一批种业行业的优秀品牌。”刘志勇说,公司以“隆平高科”品牌为“领头雁”,旗下还有“亚华”“联创”“湘研”“德瑞特”“巡天”“三瑞”等品牌。

隆平高科水稻种子产出的稻米,占到全国1/5;巡天“张杂谷”产出的小米,占到全国产量1/2;湘研的辣椒种子产出了全国辣椒的1/4;德瑞特的密刺黄瓜种子,种出全国产量的3/5。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每年为国家实现增产粮食 25亿公斤,助农增收超120亿元。

隆平 “种”,中国 “芯”

“我们常年保持10%左右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在全球10余个国家建有700多人的研发团队、50多个育种站、90余万亩高标准制种基地、5个国家及省级科创平台、1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全面支撑现代种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刘志勇说道。

以前,受限于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一个农作物新品种的诞生,至少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

南繁硅谷是我国重大农业科研平台。科研人员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海南,利用海南的热带气候进行育种加代,缩短育种周期。在“南繁硅谷”,隆平高科建有科研基地超2000亩,常年占海南制种总面积的30%~40%,年均制种可供6万~8万亩种植。

隆平高科还通过生物育种和智慧育种贡献“种业力量”。

生物育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技术。在落实生物育种产业化工作中,隆平高科的品种示范推广面积占全国的1/3。隆平高科共有10个生物育种的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并在两年内完成示范推广种植合计448万亩,入选数量和推广面积均居全国第一。

在智慧育种方面,隆平高科通过全基因组选择,在水稻领域独创“AI+基因组”智能育种平台,育种效率提升64.2%;在华北东部、黄淮海区域玉米育种效率分别提升41%和66.7%。他们将一个品种的选育过程从8~10年缩短为4~6年。

自主研发之外,隆平高科还与国内数十家科研单位保持着深度合作。

刘志勇说,“这两年全国首个大面积推广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全国首个大面积推广的抗稻飞虱水稻品种‘玮两优7713’,全国首款辣椒育种液相芯片等,是隆平高科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携手努力的成果。”

隆平高科党委委员、总裁张林告诉本刊记者,基于中信集团与华为的战略合作,他们正在推进数字农业落地,已开发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农业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在育种、种植、管理全链条通过物联、数联、智联帮助农户实现精准种植。

我国种业也走上全球种业竞争与发展的大舞台。

目前,隆平高科构建了覆盖全球的研发布局和业务网络,杂交水稻布局东南亚、南亚,杂交玉米布局南美、非洲,棉花拓展至中亚,农业援外覆盖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