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 钮文新
11月5日,受国务院委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报告了金融工作情况,在谈到下一步工作考虑时,央行报告称:第一,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第二,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第三,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大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第五,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第五,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五个方面基本概括了央行工作的全部职能,而最值得关注的重点在于:第一,央行采用“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目标是“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第二,央行将“全力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而没再提“确保银行流动性合理充裕”。
为什么最应关注这两点?首先,要实现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央银行就要更加注重长期流动性、资本流动性的充裕,这是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元素。实际上,9月24日央行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明确指出:在近期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之外,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从9月27日降准0.5个百分点起,年内央行会向金融市场提供大量长期流动性。
当然,目前央行的动作还属于基础货币期限结构调整,而尚未从扩表方向实施基础货币投放。但从根本上说,要让中国金融市场资本流动性、长期流动性真正充裕起来,提高基础货币供给,同时压低货币乘数,并以此彻底扭转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
其次,央行将“全力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这或许意味着中国央行正在向着现代央行过渡。这是个重大转变。传统中央银行仅仅是“银行的银行”,关注领域也仅仅是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但现代央行应当是“整体金融体系的央行”。所以,央行将“全力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的表态,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