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上市公司逾千家
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力度持续提升

文|孙金钜 李慧祥 周佳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完成,超3000家企业获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2400多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顺利通过复核。

截至9月9日,随着超百家A股上市公司入选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100家,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力度持续提升。

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超3000家

截至9月9日,我国已累计培育近1.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其中,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突破千家,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挂牌企业超1000家,另有1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正在IPO排队中。

从区域分布看,2024年共认定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12家,其中77.42%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级城市群。

具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共新增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341家,其中近八成来自北京。长三角城市群共新增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1430家,占比达到47.48%,较第五批提升6.23个百分点,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其中,江苏新晋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达到711家,位居各省份首位。粤港澳大湾区共新增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561家,均来自广东省,其中深圳市298家。

从行业分布来看,超半数新晋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布在制造业,近千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有2201家可查询到完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信息。其中,有1579家分布在制造业,占比达到52.42%,高于其他行业。值得注意的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量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有953家归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细分产业领域来看,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等领域的新晋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也比较多,均超过50家。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面临的复核标准较2021年初次认定时的标准有所提升。为确保专精特新“小巨人”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准,工信部设置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制度,适时调整优化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激励企业在获得认定后持续创新发展。

例如,在特色化方面,专精特新“小巨人”标准从“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位于全省前3位”提升至“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在新颖化方面,从“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项或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提升至“拥有2项以上与主导产品有关的Ⅰ类知识产权,且实际应用并已产生经济效益”。

整体来看,这是对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在细分领域的影响力和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次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率超过80%,专精特新支持政策的有效性逐渐提升。

第三批获得认定的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共有2429家顺利通过复核,复核通过率达到82.90%,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升14.78个百分点,实现较大提升。

这表明随着专精特新政策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愈来愈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获得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多方政策的协同支持,进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发展态势。

分区域看,706家长三角专精特新“小巨人”成功通过复核,通过率达到87.05%;249家广东专精特新“小巨人”通过复核,通过率达到86.46%,均优于82.90%的平均通过率。该数据进一步说明长三角、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的“沃土”,不仅在新晋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方面存在优势,复核通过率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力度持续提升

此次名单公示,超百家A股上市公司入选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A股市场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100家,这表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从增量角度看,截至9月9日,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有134家已在A股上市,其中沪深主板40家、创业板55家、科创板30家、北交所9家。与此同时,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有136家已在新三板挂牌,其中87家位于创新层,49家位于基础层。

从总量角度看,截至9月9日,剔除少数被取消认定或未通过复核的企业后,我国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共有1022家在A股上市,1035家在新三板挂牌。

分板块看,沪深主板214家、创业板375家、科创板304家、北交所129家,总数较第六批认定及第三批复核结果公示前增加98家。整体来看,在新“国九条”对上市公司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及占比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千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稳健发展,营收规模不断增长,研发力度持续增强。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1022家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中88.45%为制造业企业。营收规模方面,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在2024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232.68亿元,同比增长9.22%,显示出较强的经营韧性。2021—2023年营业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0.82%,实现了稳健发展。

研发力度方面,2024年上半年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研发费用合计达到443.72亿元,同比增长11.75%,企业创新能力继续提升。2021—2023年研发费用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9.97%,实现了持续稳定的较快增长。其研发费用率在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6.00%、6.47%、7.03%、7.12%,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不断提高,展现出企业充足的创新活力。

2024年,超半数IPO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另有1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正在IPO排队中。

IPO方面,截至9月9日,2024年以来A股已累计新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占同期IPO总数的56.45%;募资总额204.81亿元,占同期IPO募资总额的46.62%。再融资方面,2024年已有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通过定向融资方式实际募资103.47亿元。

IPO排队方面,截至9月9日,A股IPO排队企业共计365家,其中179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49.04%。从审核进程看,7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IPO审核已过会,拟募集资金合计达536.86亿元,其中13家为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从拟上市板看,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的排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为 29 家、59 家、29 家、62 家。北交所数量居首位,表明其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成效显著。

从区域分布看,179家正在IPO排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中,83家来自长三角,29家来自广东,18家来自京津冀,三大国家级城市群的集聚效应明显。

(本文作者所属单位:开源证券研究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