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马铭悦 | 北京报道
“工业文创跨界的想象,能源灵感激荡的荣光。751 ——昔日的热力之源,今天的设计之家。忆来路,动力不竭;再登攀,实干无界。”
这是今年9月27日,“751文化消费街区”被评选为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时,组委会为其写下了表彰词。
淘汰的老旧工厂除了被拆除重建,还有哪些可能?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北京正东电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原751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通过保留和改造脱硫罐、储煤场、输煤廊等工业遗存,751将工业历史印记与科技、时尚、艺术、文化等元素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空间。曾经疏解腾退的煤气生产厂区“华丽转身”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不仅展现了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北京城市更新的一张亮丽名片。
改造后的751时尚回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马铭悦I摄
改造后的炉区变身停车场,补齐了公共区域的短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马铭悦I摄
751的园区地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马铭悦I摄
沉睡土地“复苏”,闲置资产“生金”
2003年,随着北京市政府对产业结构进行政策性调整,城市人工煤气改由天然气供应。北京正东电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原751厂)的煤气生产项目顺应城市能源转型,正式退出生产运行。而那些见证了煤气生产辉煌岁月的建筑物和生产设备,成为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面对如此大体量的工业遗存,如何保留其价值并实现转型成为关键所在。
“当时各种声音都有,一些人说拆了重建,但是更多的人,尤其是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友们,他们对这些机器、设备非常有感情,不愿意看到这些机器厂房消失。”北京正东电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翼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这些机器设备不只是工具,也是一种情感的连接,是工友们的回忆,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经过三年的探索,2006年,正东集团召开专家研讨会,最终决定将751厂区腾退出来的设备设施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区,“正东创意产业园”正式成立。随后在2007年,正东集团打造了“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其中“D”代表的是“Design”(设计),突出了园区对设计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751厂区成功吸引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及一批设计师和品牌入驻,为他们提供低廉的厂房租金和充足的创作空间。同时,利用原有的煤气生产厂区,依托其独特的工业建筑和设施,751厂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分阶段、分区域地推进老旧工业区向文化创意园区的转型和升级。
2012年,音乐人小柯选择将剧场落户于751,谈及选址的初衷,小柯坦言是被751的潜力所吸引。“这里充满了实验性和冒险精神,孕育了许多独特的艺术作品。”小柯解释道,“若我将小柯剧场设在繁华市区,可能会被迫迎合市场,随波逐流。当时751迎来了众多设计师。我也倾向于在一个充满工作氛围的环境中创作,因此选择了751。”
随着各种业态的引进,751的影响力逐渐提升,成为以时尚设计产业为核心的文创产业园区,老工业设备设施改造的模式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张翼强调,751不想只出租空间,还要打造内容生态平台。因此,751厂不仅运营物理空间,还涉足内容领域,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消费业态,策划了包括751国际设计节、751汉文化节、751戏剧节、751科技文化节、LOOK751·漫游生活节在内的500场文化活动,吸引了300余万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参与,将自己打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消费的新热点。
751国际设计节的发起人严明丹,亲眼见证了751的发展历程。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她表示:“我们不缺空间,却缺少那些承载着历史意义的稀缺空间。751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所代表的中国工业文明历史。”
曾经的煤气罐“变身”艺术空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马铭悦I摄
煤气罐内部“变身”产品陈列空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马铭悦I摄
体验历史也感受新生,在艺术品里创作艺术
“如果当初把这些锅炉、大罐都拆了,不过就是当废铜烂铁卖点钱罢了。”看着眼前保存完好又充满艺术感的大罐,朱海莲感慨地说:“目前751里有两个大罐,一个是1979年建的79罐,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煤气储罐,另一个是1997年建的97罐,是北京历史上的最后一座煤气储罐,这也是北京仅存的两个大罐,特别有历史纪念意义。”
在这里工作了25年的朱海莲,如今是正东集团技术发展建设部副部长,她亲眼见证了751从一个破旧的大工厂变成现在让人自豪的城市公共空间。
朱海莲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751文化消费街区自2020年11月启动以来,弥补了区域配套设施的不足,增添了停车场、图书馆、篮球场和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园区营造了一个健康宜人的环境。“这些努力不仅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的入驻,还促进了产业生态链的良性发展,进而带动旅游、餐饮和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兴旺,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朱海莲说。
通过改造和保护工业遗产、引入新的文化消费业态,以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751厂区让那些曾经停止运转的“旧机器”重新焕发活力。漫步在751文化消费街区,人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工业遗存所承载的深厚历史,还能感受到时代变迁带来的创意与新生。
今年8月,小柯以798艺术区和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的变革为真实背景,创作了音乐剧《艺术区》,并在小柯剧场图书厅内上演。该剧讲述了老工厂蜕变为艺术区的历程,展现了老厂房与艺术家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融合,这一过程并非想象中的那般顺畅和甜蜜,双方都经历了重塑与变革。最终汇聚成一句台词:“建筑就是艺术品,在艺术品里创作艺术,这多么艺术。”
“过去,我们为首都市民提供煤气;现在,我们致力于服务首都的城市文化。”张翼感慨地说,“通过有计划、分步骤的转型升级,我们园区从一个典型的传统能源工厂,发展成为一个时尚、绿色、文化的综合园区。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走出去,搭建轻资产内容经营平台,为全国城市更新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