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 钮文新
央行近日发布公告:央行针对股票市场创设的政策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正式开启,首期规模是5000亿元。尽管这则消息在9月24日已经由央行行长潘功胜对外宣布,但正式启动还是颇受市场关注。这意味着中央银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银行的银行,而将转变为整体金融市场的中央银行;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有了更加坚实的流动性底盘,而且这个流动性属于资本流动性。
什么是“证券互换便利”?即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向央行申报,用自己所持有的债券和股票作为抵押,从央行置换出流动性好、信用等级最高的国债或央票;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将置换所得国债或央票卖出,并以所获现金继续购买股票。毫无疑问,这是央行在向股票市场注入流动性。当然,基于现行规则,央行还无法直接提供“现金形态的抵押再贷款”,但允许证券经营机构用低流动性资产换取高流动性、用低信用等级资产置换高信用等级资产,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就目前而言,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央行给定的合格抵押资产为债券、股票ETF,还有沪深300成分股等,不是什么股票都接受;第二,证券互换便利的期限不超过1年,但到期后机构可以申请展期,延长操作期限;第三,首期规模为5000亿元,但如果效果好,未来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
之所以要关注这三点:第一,实际回应了市场关于证券经营机构是否会向央行抵押“垃圾股”的担忧,客观上,央行对合格抵押品的选择,也对股票市场起到了“去粗取精”的结构性作用;第二,可以申请展期,说明央行容忍股票市场投资的长期性,而“证券互换便利”也实际从一年期以下的货币流动性,转为一年期以上的资本流动性;第三,未来还可能有第二、第三个5000亿元,这对股市预期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因为投资者会认为:这不是一个临时性政策。
为什么是“证券互换便利”而不是更加直接的“抵押再贷款”?根据中央银行法第二十三条,中央只能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贴现和再贷款,而且只能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可见,法律不允许央行直接针对证券经营机构进行操作。如何才能让央行向资本市场提供资本流动性?“证券互换便利”显然是一项重大改革。
有观点认为,之所以采用“证券互换便利”而不是“抵押再贷款”,原因是:不牵涉基础货币投放。简单看是这样。但从整体金融运营看,“证券互换便利”免不了对基础货币供给提出要求。
比如,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8月份,央行所持有的国债——所谓“中央政府债权”总量不过2万亿元,而此前则长期保持在1.5万亿元。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央行手中的国债持有量有限。央行要搞“证券互换便利”,第一,央行需要有足够的国债持有量,势必就需要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更多购进国债,而央行购进国债实际就是投放基础货币;第二,央行需要成为国债市场的做市商,不能因证券经营机构抛售国债而导致国债收益率不稳定。
总之,央行开始关注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性,是股市投资者预期转变的关键一环。其最直接的效果是:从放大资本流动性的角度,提升了合格证券经营机构的股票投资和运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所有股市投资者看到了中央增强资本市场韧性、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大为改善了市场信心。
责编: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