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基底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较快增长态势,工业品出口逐月加快,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工业经济的持续规模扩大与水平提升,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来源与直接体现。中国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目前已经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又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站在新的起点上,强大完备的工业部门是我们从容应对内外部风险的坚实底气。中国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可以依托加速推进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滚动、联动的整体推进。

工业经济的基底作用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进一步挖掘发挥工业经济基底作用,是积极、主动应对发展中、转型中问题的关键性战略突破口。譬如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来看,按照一二三产分类,工业经济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的农林牧渔业,可以在工业化拉动下加速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在第三产业部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日益需要现代服务业为之赋能。未来时期,包括产品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金融配套、国际贸易、教育培训、人才服务等全系列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越来越明显地予以呈现。

再从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角度来看,一方面,随着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以及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诸如智能产品、生物制药等高端制造业发展将迎来更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也在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场景与需求,如绿色制造工程的深入实施,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绿色低碳产品,带动了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再如信息通信基础设备与产品技术的升级迭代,极大推动了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智能家居、高清直播等新型消费从无到有井喷式发展。

如上所述,工业经济强大的基底作用使其能够极大拉动上下游产业(包括就业增长弹性系数相对较高的服务业)并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同时,现阶段中国致力于推进的新型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即在于新技术的引入导致生产过程的溢出效应大到甚至无法事先预估。这种生产方式革命性变化所引致的连锁反应,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有了机器纺纱,就必须有机器织布,而这两者又使漂白业、印花业和染色业必须进行力学和化学革命”。

所以说,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特别是在当下新旧动能转换最吃紧的时期,更是要重视发挥工业经济基底作用。要坚定不移地加速促进要素集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要立足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正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7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