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中国: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机遇”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宋杰|北京、上海报道

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这是宏大叙事,也是个人命运。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大批外国人来到中国,扎根中国,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投资、创业……他们对中国的感受从陌生到熟悉,从好奇到探究,从困惑到理解,他们也借由“中国机遇”实现了“与中国共成长”。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多位在华工作的外国人,他们有外交官,有跨国企业的外籍高管,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中国情缘”。

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魏鸣珂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I

丹麦外交官:深耕绿色合作,做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

2022年,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魏鸣珂(Mikael Hemniti Winther)到任,如今,魏鸣珂在上海工作、居住已两年。喜欢骑自行车、健身、摇滚乐的他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

在他的眼里,上海不仅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市井气息的生活舞台。

作为丹麦驻上海总领事,魏鸣珂积极推动丹麦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以进博会为例,他表示,丹麦一直都是进博会的忠实支持者,每年都设立规模宏大的丹麦馆。

“进博会不仅仅是展示丹麦产品的平台,更是促进丹麦与中国社会市场互动的重要机会。今年进博会,丹麦将继续以互动沟通的模式向公众展示丹麦的魅力和创新。”他说。

魏鸣珂在工作中扮演着企业与政府间桥梁的角色。他经常出差,与中国地方政府建立深度联系,促进丹麦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谈到丹麦政府与企业间的互动时,他说,丹麦政府是企业的坚实后盾和智囊团,为企业提供广泛而深入的咨询服务。“许多丹麦企业会向政府机构咨询,以上海领区为例,一家企业大约一年购买300小时的咨询服务。这些咨询服务涵盖政策解读、市场趋势分析、国际化战略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中丹建交74周年。据丹麦统计局统计,2022年丹中双边服务贸易额为83.1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32.6%。其中,丹方进口26.2亿美元,增长22.3%;丹方出口56.9亿美元,增长38%。

魏鸣珂说,近几年,丹麦的健康食品与保健品在中国销售增长速度很快,新能源绿色行业与健康领域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丹麦和中国在环境、能源和气候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打造长期、值得信赖的绿色合作关系。

“比如上海地标建筑——上海中心就运用了丹麦企业丹佛斯的产品助力节能减排。我们希望两国持续深化绿色合作,并能在更多中国城市落地。”魏鸣珂说。

“很多中国公司把绿色转型纳入了全球化的策略布局。过去10年,许多中国公司将注意力转向丹麦,因为丹麦在绿色转型上有几十年的经验,被誉为‘世界绿色童话’。中丹两国合作,可以为所有人铺设一个更绿色、更安全的未来。”魏鸣珂表示。

他介绍,丹麦是一个小而开放的经济体。过去10年,丹麦在世界银行评选的欧洲经商便利度中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丹麦欢迎中国企业来投资。丹麦在生命健康、绿色能源、清洁技术、食品科技、海运海事领域拥有优势。丹麦是通往北欧的门户,有4个国际机场,还拥有海港、桥梁和综合铁路系统,这使得货物和服务能够轻松分配到北欧市场,欢迎中国企业立足丹麦走向欧洲。”魏鸣珂表示。

他还提到了工作中团队建设的重要性。魏鸣珂介绍,丹麦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和员工的幸福感。他认为,一个快乐的团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他向记者分享了自己与领事馆团队最近去湖州进行户外活动的经历,如徒步、骑车和采茶等。“即使工作有困难,但每天都要有好的心态。”魏鸣珂笑着对记者说。

李丽安在北京三里屯COACH门店,她经常到门店与消费者直接交流。《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I

一口京腔儿的意大利人:从学中文的女大学生到中国区总裁

“您好,不着急不着急,我们就是聊天儿,很轻松。”COACH中国区总裁李丽安(Liliana Lucioni)用带着京腔儿的流利汉语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她高挑苗条,来自时尚之国意大利。一头浓密棕色大波浪与意大利女星莫妮卡·贝鲁奇很像,明媚灿烂的笑容在人群中非常有辨识度。

“哈哈,我刚来中国是1999年,那时候街上的老外还比较少,经常有人用好奇的目光看我,还夸我鼻子高高的很漂亮,我好开心。”李丽安回忆说。

因为从小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出生在意大利的李丽安上大学以后选择了中文专业,还先后在北京语言大学与复旦大学学习,拥有中国艺术与文学学位。

李丽安拥有20余年的奢侈品及时尚行业产品经验,在加入COACH之前,曾在Saint Laurent、Prada等奢侈品及时尚品牌任职,不仅能讲流利的汉语、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母语)、德语,而且观察敏锐,非常擅于沟通交流。

“‘蔻驰之城(Coachtopia)’品牌就是专门为注重环保理念的年轻消费者设计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时尚拥有极高的敏锐度和自己的价值观。大家总用‘卷’来形容中国当下的竞争环境,但我认为,中国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消费者是不‘卷’的,他们更追求自我表达。他们对奢侈品的态度不同于父辈,他们购物不是用物品来彰显身份,追求品牌内涵和产品品质。他们关心品牌背后的故事,并倾向于通过购物习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观,支持与其信念一致的品牌。”李丽安说。

她认为,外资品牌如果想获得中国消费者的信赖与喜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了解消费者。“我们在中国市场贯彻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本地化发展一直是我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COACH品牌的集团公司泰佩思琦始终看好中国,不断加码投资中国。我们团队也是多元文化团队,用中国话来说,我们一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拼搏。”

李丽安每天的时刻表非常满,要经常探店、开会、去不同城市考察。长期在华工作生活,无疑也让李丽安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更深,亦对COACH产品的本土化与创新化有了更深入的尝试。

和许多职场女性一样,生活中李丽安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家人都在上海生活,非常适应这里。

“过去两年公司业绩不错,这是压力更是动力。在中国近20年,我看到了中国营商环境不断变化,对外资企业非常友好。公司获得很多商业机会,目前在中国不断有新的布局与规划。我过去的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为了解现代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和定位提供了多元化视角,我们始终不断探索本地化的优秀设计,寻找联名和共创的机会。例如我们和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各地高校的设计专业一直在合作,目前一些优秀作品已经成功落地,并进入市场。未来我们会继续扎根中国,希望与消费者实现双向奔赴。”李丽安说。

海斯坦普亚太区CEO洛安东    受访者|供图

西班牙人在华15年:从财务人员到CEO

“我马上就能拿到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了。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了15年的西班牙人,我感觉自己已经是这个城市和国家的一部分。我和我的家人都是‘半个中国人’。”洛安东(Antonio Lopez Arce)开心地向记者分享说。

洛安东目前是海斯坦普亚太区CEO,但他回忆说:“我刚到上海时,海斯坦普在中国只有一个办事处。如今,公司已发展至14个工厂和两个研发中心。我的职业生涯也从中国公司的财务人员晋升为亚太区首席执行官。上海不仅是我个人发展的福祉,也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发源地。”

洛安东的两个孩子都在上海出生成长,中文非常流利,他们结交了很多当地小伙伴。“除了长相是西班牙小孩,说他们是中国人我一点都不诧异。”洛安东笑着说。

他非常信任中国的教育水平,“尤其在上海,我的孩子受到的素质教育比其他国家更扎实。他们开玩笑说,西班牙同样年级的课程太简单了,上海的学校学得更快、更难”。

洛安东表示,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拓展,他的工作需要频繁往返于中国各地。中国高铁网络日益完善,使当日往返多个城市的计划能够轻松实现。他和团队能够轻松抵达各个工厂的所在地,与当地客户、员工以及合作伙伴保持紧密联系。

高效的交通加速了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促进了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对此,洛安东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和高度重视。

他还提到中国为外国人提供的政策和生活便利,特别是工作签证申请程序的优化,以及开放的免签证入境政策,这为他和团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洛安东表示,自从中国对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开放15天免签证入境政策以来,海斯坦普多次在中国召开重要的集团会议。这一政策不仅使全球管理团队和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能够轻松集聚中国,还进一步促进了公司内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非常自豪地向他们介绍中国的‘科技生活’。”洛安东说,“我用‘大众点评’选好餐厅带他们品尝美食,用微信或支付宝结账,用‘盒马’买菜,外卖和淘宝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现代化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活力和便捷。”

此外,洛安东还提到了上海丰富的文化生活。他每个周末都能看到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艺术表演和演出,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艺术品与中国博物馆的交流也日益增多。

“我非常开心和享受在中国生活和工作。”洛安东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2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