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以冰雪文化推动冰雪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

5月25日至26日,以“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

在5月25日举行的“新质生产力塑造冰雪经济新优势”分论坛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高度赞扬了吉林市冰雪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地位,特别强调了松花江不冻江段作为吉林冰雪文化核心元素的价值。

曹保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冰雪旅游的兴起,他注意到吉林市正积极挖掘自身的“文化家底”,将冰雪经济与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相结合,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吉林冰雪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吉林拥有宝贵的冰雪文化遗产

曹保明告诉记者,吉林这个名称源自满语的“吉林乌拉”,意为“沿江之城”。吉林市坐落于松花江畔,自古以来便是水陆交通的要冲,承担着物资集散的重要角色。

“明代,为了加强东北边防,吉林始建船厂。造船事业与森林资源紧密相连,造船需要大量木材,人们需要深入森林进行采伐,并利用江水运输木材。正是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吉林的森林文化有了深深的烙印。”曹保明对记者说。

曹保明表示,吉林冰雪文化的优势不仅在于深厚的传统底蕴,更在于未来的巨大潜力。他提到,尤其是吉林市拥有的松花江不冻江段,这条百年不冻的河流,为城市带来了别样风景和独特文化体验,特别是冬季雾凇景观和放河灯习俗,更是吉林冰雪文化中的亮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据他介绍,由雾凇形成的观赏点逐步扩展到沿江村落,带动了吉林省内许多村屯旅游的发展——雾凇岛、韩屯、乌拉街、鹰屯、其塔木、鳇鱼岛。这些村落由于独具特色的雾凇文化,使得地域文化更加突出自己的个性。

由于冬季江水不冻,吉林人放河灯,更是一种沿江居民对松花江开发的历史印记,这一习俗也成为吉林冰雪文化中的独特元素。

曹保明向记者解释,不冻江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历史因素。从明代设船厂,到1937年丰满水电站的修建,这条河流承载了丰富的城市底蕴。值得注意的是,明清两代,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吉林冰雪文化优势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更在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为吉林冰雪文化注入了独特气质,使其在众多冰雪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

吉林可打造逆季性冰雪文化城市

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18个新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吉林长白山等中国地质公园在列。这一荣誉不仅凸显了长白山独特的地质价值和自然美景,也为吉林市依托丰富冰雪资源,打造具有逆季性冰雪特色城市提供了新契机。

曹保明说,吉林市正在以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百年的河灯习俗,当下与传统佳节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冰雪河灯’新民俗,这让吉林市逆季性冰雪文化更具独特性。”曹保明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逆季性冰雪文化就是指吉林市的“不冻江”及其伴生的特色冰雪民俗。

松花江如何形成冬季不冻?一是从长白山发源的松花江具有巨大的落差;二是丰满水电站建坝以后,发电后的江水变热,使得这段松花江形成了独特的冬季不冻现象,因此具备逆季性。

曹保明向记者介绍,在吉林,江面的雾气在寒冷中凝结成了垂柳上的雾凇,这是这座冰雪逆季城市的一大特色。

而更为独特的是,吉林的不冻江上,人们会放河灯来增添春节氛围,“通常,东北地区春节习俗是杀年猪、玩雪滑冰,但在吉林,人们会选择放河灯来庆祝佳节。还巧妙地将纪念先祖和燃放河灯结合起来,赋予了习俗更加特殊的意义。在其他北方城市,这是无法想象的。”曹保明进一步解释。

曹保明说,吉林市的冰雪文化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参与性,还具有很强的产业性。他提到,放河灯习俗背后,是一大批民间艺术家的辛勤付出。这些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将河灯制作成精美的艺术品,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拉动了吉林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曹保明还特别提到了吉林市的河南街。这条古老的街道如今已成为冰雪文化产业的聚集地,被比作北方的“清明上河图”。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商业活力,为吉林冰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曹保明认为,随着长白山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吉林市的知名度会进一步提升。“我们要依托吉林长白山、松花江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优势,认真开发经营自己的冰雪文化。当前,最重要的手段是确立吉林市冰雪文化逆季性城市地位,创立中国冬季河灯节,展示吉林冰天雪地独特奇境,深化吉林冰雪产业联动性,让吉林冰雪文化震撼中国,走向世界。”他如此展望。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1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