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纪绍勤:数智化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5月25日至26日,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

在“新质生产力驱动现代化农业新发展”分论坛上,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纪绍勤从一线从业者角度,就种业安全、培育壮大农业新兴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话题和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数智化助力农业“强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发展种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是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的创新,推动种源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另一方面是交叉融合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种业全要素的组织与模式创新,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现代种业发展。” 纪绍勤表示。

资料显示,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为主要创始发起人设立的高科技现代种业企业。该公司围绕杂交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作物以及黄瓜、辣椒、谷子、食葵等专精特新作物种业板块,年制种面积90多万亩,年推广面积2亿亩,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92.23亿元,目前位列中国种业第一、全球种业第七。

纪绍勤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种业生产有其独特性。“种业都有种植周期,因此在种业数据采集上有独特的要求,需要在种植周期内,采集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类指标数据,而且基本只能一年收集一次,时间跨度长。”

他介绍,有些工业采集数据仅仅需要几分钟就行,而且工业生产环境相对稳定。但种业没有捷径,不仅要面对天气这一不确定因素,还要按照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进行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的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改良、品种测试和新品种培育,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

为了在农业“芯片”领域不被人“卡脖子”,隆平高科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商业化育种和测试体系,组建了国际先进的生物技术平台,并且连续多年保持高强度的科研投入,近3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20亿元,大幅超过国内同行水平。

“打好种业翻身仗,保障粮食安全。隆平高科一直在思考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数智化助力农业强‘芯’,突破种业在科研、市场等方面的桎梏,争取获得更大发展。” 纪绍勤表示。

数智化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种业数智化是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育种效率、优化品种结构、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普及,种业数智化将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目前,全球大型跨国种业巨头都在不断加大数字农业领域投入,例如种业巨头科迪华(Corteva)就采用机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植物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合作的方式,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动种业技术创新。

纪绍勤介绍了隆平高科的诸多探索。

一是在管理领域,建立大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实现业财一体化,经营权下移、数据上移,确保数据全面、透明、真实;二是在育种领域,打造“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智能化商业育种体系,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提升育种创新效率和水平,实现智慧育种3.0向4.0迈进;三是在制种生产方面,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制种产业相结合,绘制制种产业时空一张图,完善制种产出模型,搭建全程机械化协同管理系统,实行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可追溯数据,推动制种生产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发展转变,提升制种产量和质量,提高制种效率;四是在推广服务领域,建设覆盖核心粮食作物的智能化模式,依托品种适应区域定位模型,搭建农户技术服务和培训平台,共建种粮一体化运营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化经营和智能化生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资料显示,隆平高科已经布局种业全产业链,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管、育、繁、推、服”一体化、信息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制种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种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

纪绍勤介绍,目前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BT+IT+AI”,即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在现代种业发展上的综合应用趋势十分明显。例如通过集合遗传学、分子生物学、AI、大数据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形成交叉合作研究团队,融合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搭建智能化育种平台进行创新。同时,还可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育种专家进行预测和决策,如预测品种的市场前景、优化育种方案等,促进育种选种,加速种业市场化进程。

“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必将进一步助力现代种业提质、增效,我们要拥抱革命性技术,现在国家已经开始布局,研究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才能进一步促进提升育种环节,只有这样民族种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纪绍勤表示。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1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