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原司长苗前军:以跃升式新逻辑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改革命题。”5月25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原司长苗前军,在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的“新质生产力驱动现代化农业新发展”分论坛上表示。

本届论坛,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农业领域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话题引发了参会嘉宾的热议。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跃升式的新逻辑

苗前军认为,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三个驱动力,分别是由赋能转向升维、由“1+N”转变为“X+1”以及建设新质基础设施。

“赋能是创新,升维是质变。” 苗前军表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要实现生产力跃迁,需要进行全要素的整合,找到新的路径,从而达成真正的质变。

在苗前军看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跃升式的新逻辑。具体来说,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乘数效应赋能。乘数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宏观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的连锁反应和发展质量的持续跃升,实现从N到X、从“1+N”到“X+1”的跨越。

“与‘1+N’不同,‘X+1’是在‘1+N’的基础上实现的,让未知的X来加这个1,从而实现倍增,颠覆传统路径,走上新赛道。X可以是无穷大,它是能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产力,也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的生产力。”苗前军表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之一,就是有效调整生产关系,以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所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改革命题。围绕数智化创新驱动的新模式至关重要。

苗前军以北斗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举例。他表示,最开始的“北斗+”即是采用“1+N”的模式,重点仍然在北斗这个“1”本身。而之后发展的“+北斗”,则转化为由北斗来进行赋能和支撑作用,X起主导作用。

所谓“北斗+”,指的是推动北斗技术产品及其服务,与其他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北斗”,则是以北斗技术为赋能创新手段,以时空信息为应用方式,与其他产业原有技术、原有业务相结合或替代传统应用方案,促进传统经济模式、传统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这种基于时空信息应用的改造和赋能,将催生出千千万万的北斗市场新业态,这便是“+北斗”时空应用的核心价值。

苗前军同时强调,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新质基础设施的建设。他表示,新质基础设施能够为所有基础性的、前期性的、公益性的众多领域和行业提供支撑。这与常说的“赋能”概念相契合,但它不仅仅是单一角度的赋能,而是全方位的赋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赋能智慧农业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在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初露端倪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已初步展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区域重要农产品集散高地,近年来,吉林市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推动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种地模式,“智慧农业”成为吉林市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重要实践,有效提升了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

如今在吉林市,一部手机便能对上千亩耕地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一键操作”即可完成田地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依托省级“吉农云”平台,吉林市农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庄稼长势、土壤墒情,并利用大数据自动分析跟进农田管理,实现了农田管理“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这正是吉林市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带来的变化。

苗前军表示,东北地区在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一方面,东北地广人稀土地平整,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战场”;另一方面,2021年,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启动在东北黑土地典型地区开展地表基质调查试点,去年已经完成。东北地区地表基质的数据极其翔实,适合率先进行相应研究,从而推动当地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除了要考虑以农业为依托的发展之外,也要注重其自然资源的性质。要把自然视为基础设施,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农业。”苗前军说。

苗前军建议,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确定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同时需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创新和突破来实现生产力的升维。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考虑到地缘优势和格局的差异性,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至关重要。东北不能简单地模仿江浙地区或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模式。”苗前军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1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