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琳
在5月25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新质生产力增强先进制造新动能”分论坛上,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东着重强调了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风险投资、耐心资本应相互配合,发挥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具体来看,聚焦东北地区,这里如何将深厚的科研底蕴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发挥东北科研优势把人才和成果留下来
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985”“211”高校,以及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院所;孕育了中国一重、一汽集团等企业,拥有规模庞大、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这里产业和科技的底蕴十分深厚。
“东北在科研方面的积累很厚实,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科研布局有很大关系。这种积累,即使如市场化发展走在前列的长三角等地区,也比不上。”刘东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众提起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北上广、珠三角、长三角,东北地区仿佛被“遗忘”了。
“过去,东北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观念上可能对市场经济的理解相对弱一些,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没有跟上。而且,东北原来受苏联的体制影响比较深,产学研之间结合存在一些问题。”谈及东北在科创方面稍显落寞的原因,刘东说。
对此,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政府、高校、企业没少下功夫。一系列推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会议、共建的平台和实验室、人才对接活动密集布局。
“政府已经给予了很多支持。”刘东说,这方面未来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措施要以市场为导向、从需求出发。
在他看来,东北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过去多年来,比如机器人、精密装备、空间技术等领域,东北有很多知识和技术积累。这些积累能不能充分转化,核心是人才、机制的问题。”刘东告诉记者,“把人留下来,把成果留下来,和产业、市场对接,才能真正把科技变成生产力。”
他认为,东北地区需要继续打造营商环境。“在政府和市场关系方面,东北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但还需要继续向长三角、珠三角学习。同时,要加强基础研究。新的通用技术以及产业发展建立在基础研究之上,我们要耐下心来做科研。”
此外,东北地区国企在其经济中的比重一直较高,相较之下,民企发展活力还需提升。那么,二者在区域创新发展中承担的角色有没有差别?
“二者可以选择差异性发展。东北国企、央企的积累厚实,可以利用优势在尖端领域、战略性领域深耕,民营企业可以发挥自身对市场反应迅速的特点,在贴近市场、需求变化较快、技术迭代更快的领域作出贡献。”刘东前些年一直为央企做战略咨询研究工作,他认为,国企民企差异性定位,可以避免争利、内耗的问题,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此后,“风险投资”“耐心资本”便成了学者和投资界人士的关注焦点。
在上述分论坛上,刘东也着重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蒸汽机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电气化技术,现在新的通用技术可能就是以数字化、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新的通用技术成熟起来、形成新的核心产业并广泛渗透到生产和生活,都需要大量时间。”他说。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要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对此,我们有很好的应对,国家才有了繁荣的发展。”刘东表示,“现在,我们又到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期,将迎来一系列颠覆性创新,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需要试错、探索,这就需要风险投资、耐心资本来支持,二者是相配合的。”
刘东谈到自己看过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对比了中国和日本的企业投资特点。报告显示,日本很多企业投资一个领域,可能设定5年、10年的投资回报期,而中国企业往往会把时间缩小到一年、三年,这已经算很长了。
“这可能适合短缺经济和产业追赶期,但不适用于当下的大变革时期。”刘东认为。
那么,如何让资本更有耐心?
“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极其重要,这能为投资者注入信心。”在他看来,信心非常重要,甚至比资金更重要。如果市场给大家的信心不足,那么政策就要弥补这一点。
刘东补充说,还要健全法治环境、规范投资行为,包括规范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等;要完善资本市场,畅通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包括畅通IPO机制,规范柜台交易、兼并重组等行为。
未来政府引导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等长期资金或可在科技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
“比如集成电路大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数千亿的投入能给市场带来稳定预期,带动市场和社会投入。运作这样的国家级大基金,要有长期的战略考虑,往哪儿投、多长时间有回报,短期、中期、长期的布局要合理。”刘东说。
此外,刘东还重点提到了企业家的重要性。
“我们正在面临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的颠覆性创新,机遇和风险并存。”刘东认为,“新”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未知领域、更多的风险。“这些靠谁探索?企业家是重要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激发全社会的企业家精神。”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