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宋刚: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夯实物质基础、筑牢制造支撑,不断提升发展优势、创新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生态。

5月25日,在“新质生产力增强先进制造新动能”分论坛上,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宋刚介绍,吉林省聚焦“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迫构建“四六四”新格局任务,从实际出发,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宋刚向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能够来吉林投资,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今年吉林工业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宋刚介绍,吉林省工信系统聚焦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构建“四六四”新格局等重点任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体系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1—4月,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

一是优势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再上新台阶。长春市汽车集群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4月,省属口径整车产销分别为49.8万辆和4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和24%。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一汽首款扭矩矢量双电机样机成功试制下线;搭载行业首发低温电芯、冬季续航保持率70%的红旗EH7投产上市。产业链日益完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启动预批量生产;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正式投产。

二是传统产业逐步转型升级。石化产业加速向“减油增化”目标转型。吉化公司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主要装置开工率达85.71%,项目投产后,ABS、丙烯腈产能提升到国内第一。玉米深加工产业实现多元发展。国投生物(吉林)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吉林梅花拥有国内最大单体玉米加工能力。

三是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突破发展。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成功商用;超精密光栅尺实现国产替代。高端装备产业打造“国之重器”,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达速试跑,最高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吉林一号”在轨运行108颗卫星,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吉林化纤35K高压气瓶专用碳化线开车成功;中研高分子和圣博玛成功入围工信部生物医用材料揭榜挂帅创新任务揭榜单位。

四是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博立科技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5项,为红旗繁荣工厂等20多家单位提供场景应用。低空装备无人机实现突破。长光博翔首创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驭天科技飞控及油电混合长续航无人机国内先进。新型显示产品填补市场空白。超高清Mini LED显示产品实现多场景应用;75-165英寸直显超高清数字电视产品上市,填补商显市场空白。智能网联汽车启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一汽集团完成高性能超算平台硬件方案设计,L3、L4级车辆累计测试20万公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累计测试4万公里。

六方面锚定发力,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宋刚介绍,下一步,吉林省将坚持从实际出发,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六个方面锚定发力。

一是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开展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关。二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深入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加快“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三是积极培育壮大新兴领域。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加大“首台套”“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企业。四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重点培育先进汽车制造、碳纤维等“十大集群”。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五是着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分年度创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实施“万企上云”工程,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六是深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开展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

“吉林省振兴发展正步入‘上升期’‘快车道’。” 宋刚说,“希望各位企业家朋友来吉林考察投资,与吉林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奋进。”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1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