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源头,享有“林海参乡”的美誉。在这个人口不足22万的小县城,广袤的森林绵延了近52万公顷的土地,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5.76%。
绿色是抚松的底色,生态发展是抚松的底气。如今的抚松,绿色生态产业总产值已经占全县GDP的73%。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不断厚植绿色发展根基,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科学打造“5+1”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长白山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抚松冬日雪景
青山变“金山”,生态宝藏助力产业发展
5月,正是人参播种的关键时期,在抚松县万良镇小屯村,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阳光洒在不同透光率的棚膜上,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泥土的芬芳。农民们身穿工作服,头戴草帽,手脚麻利地在田间劳作。他们或蹲或跪,小心翼翼地将人参种子播撒在预先准备好的苗床上。
“小屯村种植人参已经有快70年的历史了。” 小屯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如今,全村80%的农户吃着“人参饭”,有种植户100多家,加工户近50家,村民年平均收入近5万元。如今,村里不仅种人参,也有专门进行人参加工的村办企业,人参产业链不断延长。
人参产业是抚松的绿色名片之一。作为“中国人参之乡”,抚松拥有460余年的人参栽培历史。在这里,“抚松人参”已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目前,全县域内人参留存面积609.6公顷,产量达2963.5吨,林下参留存面积1.87万公顷。
如今的抚松,拥有国家级人参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还坐落着全球知名的人参集散地——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这里每年完成全国80%的人参交易,年交易额接近200亿元,被视为影响全球人参市场的“晴雨表”。
“我们村几乎没有人出去打工,光种人参、加工人参就已经忙不过来了。” 王金山告诉记者,每年到了人参采摘和交易的旺季,村里甚至需要从周边县市雇人手来完成相关工作。通过人参种植和加工,村民的收入越来越多,日子也越过越好。
通过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等环节的不断发展,延伸药用、食用、化妆品、生物制品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抚松人参的产业链不断完善,产值逐年攀升。截至目前,抚松县人参初加工、精深加工企业等已达3200余户,全县20%以上的人口直接从事人参生产、加工、销售及相关产业,形成了500家企业的集聚效应。已研发投产人参饮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及食品等五大系列600余种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抚松县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抚松的特色产业、战略产业、富民产业,2023年,抚松县人参全产业链交易额达191亿元,其中一产产值3.47亿元,二产产值60.98亿元,三产产值126.55亿元。规上人参医药企业实现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36.67%。
据介绍,抚松宝贵而独特的自然资源不仅有人参,还有清澈的山泉水。这里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共拥有大小河流109条。地处天然矿泉水富集区,发现矿产资源四大类39种,已探明水源地46处。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抚松县通过水源保护、产业集聚、品牌创优,建设以矿泉水为主的绿色饮品产业集群,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仅矿泉水一项,2023年实现产值14.84亿元,同比增长17.26%。
万良镇人参种植基地 受访者|供图
冰雪换“白银”,冷资源变“热产业”
近年来,冰雪经济的热度不断升温,大众对冰雪消费的需求不断攀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冰雪资源,严寒冰雪在抚松激发出了强大的发展动能,曾经习惯“猫冬”的村民开始忙碌起来。冰天雪地美了百姓,富了乡村。
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村工作人员毛建凤是抚松本地人,她家所在的前进村原址就在现今度假村里。2013年,为了发展生态旅游,前进村和枫林村160多户村民整体搬迁到松江河镇,“木头房换成了楼房,上下班有班车,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毛建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村民下山,游客上山。拥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赛事滑雪场的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区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雪季日均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同比增长182%。据毛建凤介绍,在当地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当地不少村民已经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就地做起了与旅游相关的“营生”。除了像她一样在雪场工作的,在长白山脚下开饭店、当导游、办民宿的,基本都是当地村民。
2023—2024雪季,全县冰雪旅游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8.5亿余元。切切实实地将冰雪“冷资源”变成了“热产业”,白雪变成了“白银”,走出了一条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冰雪旅游之外,抚松夏季的青山绿水吸引来不少避暑的游客。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仅长白山华美胜地度假区接待游客、营业收入就分别同比增长36%、63%;如今的抚松正逐步构建“避暑+冰雪” 四季旅游格局。
据介绍,近年来,抚松县把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扛在肩上。确立了“生态强县、产业兴县、特色富县”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5+1’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通过特色资源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全域化“双轮驱动”,畅通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真正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一同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的新局面。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