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 | 湖南报道
近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外贸出口海运价格呈现出上涨趋势。
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5月17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中,环比上周涨幅最高的为南美航线、东西非航线、南非航线,分别达到15.9%、14.1%、11.7%,至1091.17点、797.83点、1074.40点。
此次集装箱运输市场运价飙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就此,《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多名海运物流企业负责人。
海运价格持续攀升,“一舱难求”再现
5月9日,海关总署对外发布称,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7.81万亿元,增长4.9%;进口6万亿元,增长6.8%。
伴随火热的外贸出口形势,近期海运市场开启“涨价潮”,部分船司供应紧俏,甚至“一舱难求”。
据媒体报道,近期航运行业在淡季却掀起“涨价潮”。马士基、达飞、赫伯罗特等头部船公司纷纷发布涨价函,部分航线涨幅接近70% ,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运价上涨最多达到了2000美元。
“4月份海运涨幅还相对温和,但进入5月份,海运价格涨幅就有点‘吓人’了。”惠州托得跨境物流相关负责人廖国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截至2024年5月20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报3070.53点,与上期相比涨22.2%;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美西航线)报2610.91点,与上期相比涨4.1%。
“整体来看,主要集装箱品类都还在深化发展之中,长期来看都处于增长态势。”中集集团在公告中回应投资者时提到,集装箱行业常受“黑天鹅”事件影响。2021年集装箱产量创下历史新高,随后两年逐步对溢出需求进行消化;2023年底再次出现红海事件,叠加巴拿马运河干旱等突发事件,拉动了集装箱需求。
4月25日,中远海运国际在2023年报中透露:“贸易壁垒、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气候问题对航运业构成重大影响,造成了货物运输拥堵和延误,在推升运费的同时,航运公司也需消化更高的营运成本。”
除了中远海运国际提及“运费提升”,赫伯罗特、万海、现代商船(HMM)等多家船公司也都纷纷发布涨价通知,涉及拉美、欧洲、地中海、黑海、近洋等航线。
“3月底,我们就知道南美、北美的海运价格会上涨,但当时没法预测涨幅空间。”深圳市环海仓储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章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其实每年3月、4月都是航运淡季,海运价格都维持平稳状态,300~400美元涨幅都属于正常状态。但海运价格涨幅达到1000~2000美元,这个情况就有点异常了。
海运市场为何淡季掀起“涨价潮”
每年12月—次年1月以及7—10月是传统航运旺季,而在时下这个淡季,舱位紧张、海运运费持续上涨,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多位采访对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自今年年初以来,红海局势持续紧张,许多前往欧洲的集装箱船舶舍近求远,放弃苏伊士运河航线,绕道走非洲好望角。
“原来途经红海到欧洲的航线现在要绕道好望角,航行时间拉长了,船损、人工成本、燃油成本都增加了,所以海运肯定要涨价。”北交所上市企业华光源海董秘唐宇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唐宇杰分析称,红海局势造成欧洲航线资源供给短缺,“一些大型国际船公司绕道好望角,大幅增加航线距离和航行天数,航运收益方面也达不到预期,但为了仍保留这条航线,大型船公司会减少部分运力,货多运力少,海运价格自然要上涨。”
“补库存的需求上升也是海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章非说,进入5月后,很多头部企业已经赶在北美、南美调整关税前完成了备货,其他中小企业都在挤海运通道,涨价是必然的。
浙商证券方面称,外贸集装箱班轮公司具备较高的集中度,截至2024年5月10日,前十大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占比达84.2%,加上公司之间形成行业联盟合作,一方面在供需环境恶化背景下有助于通过停航控制运力之类的方式减缓恶性价格竞争,另一方面在供需关系好转背景下有望通过联合挺价实现更高运价水平。
章非认为,未来北美南美的海运价格可能还会涨价,未来3个月,众多中小外贸企业都会集中提前囤货到北美南美市场,势必出现抢舱位导致拉高海运价格。
中远海运国际则认为,2024年航运业方面,在全球经济脆弱性仍存、地缘政治风险增加、供应链稳定性下降以及船队供给整体低增速背景下,市场结构性趋势可能仍会持续。克拉克森研究认为,除个别板块以外,多数主要船型市场都将受到市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持续影响。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海运涨价
“外贸市场回暖趋势,海运价格适当上涨还是在大家预期之中。”廖国锋说,对于海运价格上涨,现在公司下游客户还没有明显反应。“但如果一个集装箱涨到5000~6000美元,这将对客单价低的产品产生较大冲击,而客单价、附加值高的产品则能够承受涨价压力。”
集装箱短缺、运力不足还在加剧,不少外贸客户舱位预订直接排到了6月中旬,部分航线“一舱难求”。章非坦言,5月中旬来公司洽谈的企业明显增多,公司出货量非常大,“现在外贸企业预订去往北美南美的舱位很紧张,要排到6月15日以后才会有舱位。”
那么,众多中小外贸企业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海运价格的上涨?
提前在海外备货囤货是很多公司正在采取的举措之一。据深圳一大型货代公司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4月份开始,我们的客户TCL、创维、康冠等显示器企业都开始船只询价,一订就是几百条船的规模,提前布局海运运力,赶在5月份海运价格涨起来前把货运出去。”
章非说:“由于下游客户已了解到北美市场调整关税的信息,所以一些国内行业头部企业选择提前在海外囤货。比如今年一季度,许多电子、电池行业头部企业提前都做了市场规划,纷纷找大船将产品集中运到海外。”
廖国锋透露,现在很多商家想方设法来应对海运费上涨的困境,除了腾出空间堆放积压的货物,“我们也建议客户走空运和中欧班列,或者采用高柜这种更经济的运输方式来变通解决。”
为应对海运涨价,部分出口商选择提升产品价格或者降低利润预期。章非说:“外贸企业应对海运价格上涨,一方面可以提高商品价格,将价格成本转移到下游消费者;另一方面,货物出口商为了不影响产品销量,降低产品利润空间,赢得更多海外市场销售者。当然,这要看外贸出口商如何权衡。”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章非为化名)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