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宇轩 | 北京报道
“预防近视,从小抓起”“沐浴阳光,远离近视”……
临近今年的“全国爱眼日”,这类主题标语在眼科医疗机构、学校、健康科普类媒体上频频出现。今年,国家卫健委依然重视“眼健康”宣传,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问题持续被重点聚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眼科医疗一线获悉,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情况虽得到一定控制,但近视率依然不低,眼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出现近视愈加低龄化、近视程度加深以及并发其他眼病等趋势。近视防控依然形势严峻。
眼科医师正在指导青少年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 受访者|供图
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才十来岁的小孩子,就一个学期的时间,眼镜度数就上涨了几百度!”
“各种方法都试过,人体工学椅、护眼灯、眼部按摩仪等,钱是没少花,但效果微乎其微……”
每到周末、节假日,就有一些焦急的家长带着孩子在眼科诊室外排队检查,多位家长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交谈时表达了对孩子近视的担忧。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较为突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常年居高不下,且随着学龄增长愈加严重。
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19年这一数据小幅下降至50.2%,2020年再次上升至52.7%,2021年、2022年分别为52.6%、51.9%。至2022年,在已经近视的学生中,小学、中学、高中总体近视率分别为36.7%、71.4%、81.2%;其中,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分别占比为53.3%、37%、9.7%。
另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等联合署名的《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高度化趋势。6~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约53.6%,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高达20%。
通过与多位一线眼科医生交流,《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尽管近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得到一定控制,但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并未明显减少,不少医院在节假日就诊高峰期明显资源吃紧,并且儿童青少年近视逐渐呈现出低龄化、深度化趋势,一些极端病例甚至出现学龄前儿童高度近视的情况。
关于原因,北京茗视光眼科主任医师周跃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无法改变的遗传因素之外,近年来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室外活动机会少、近距离阅读时间长、电子产品使用率过于频繁、学业负担重、睡眠时间短等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主要不利因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眼部发育的关键时期,若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控,近视率居高的现状很难得到扭转。
近视防控市场局部环节热度高
需求旺盛会对眼科医疗市场供给端产生一定刺激,特别是在近视防控的医药、耗材领域,资本对市场反应敏感。
例如,今年3月,某眼药公司旗下一款用于延缓儿童近视发展的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产品获批上市。该消息不仅引起学生家长、眼科学术界关注,也一度带动相关公司股票价格连日上涨。
除了上述冰山一角,机构对近视防控市场同样持乐观预期。据中金公司测算,2030年近视防控市场规模有望达约2100亿元,10年复合增速约13.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预计2030年屈光、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均有望达1000亿元。近视防控已然可以比肩屈光、白内障手术等传统眼科医疗赛道。
但并非近视防控赛道全链条都能得到资本追捧。作为下游环节的医疗机构,近视防控业务的发展已出现瓶颈。
北京茗视光眼科院长于泓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既往业务量观察,目前近视防控的市场需求增长稳定,门诊量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但综合整体业务体系而言,近视防控在营收中占比有限,难以形成有效增长点。
于泓表示,尽管近视防控门诊量逐年递增,但对于医疗机构,近视防控整体利润率偏低,业务扩容能力有限。“一方面,在传统业务架构基础上开展近视防控业务,必然要扩大门诊场地、增配专业医务资源,但近视防控患者以青少年学生为主,就诊多集中在周末、寒暑假等时段,非高峰就诊时段的机构内资源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低浓度阿托品、OK镜等盈利项目适用范围有限,难以支撑近视防控业务整体实现可持续扩容。”
“医疗机构开展近视防控业务,更多是出于完备医疗服务体系、承担社会责任的考量。”于泓称。
多部门重点关注,专家提醒切勿盲目焦虑
面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近年来卫生健康、教育等有关部门频繁制定措施部署防控工作。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决定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据官方描述,此举以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提升眼健康知识水平,合力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质增效,实现全国和各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以更快速度下降为目的。这是“全国爱眼日”之外的、主要针对近视防控的主题活动,多部门联动足以显示其重要性。
长期以来,患者群体的近视焦虑催生出一系列市场乱象,不良商家借机以劣质、假冒医疗产品欺骗消费者的报道屡见报端。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今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时提出,开展儿童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支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近视防治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依法依规处理违规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活动的社会组织等。
对于普遍存在的近视焦虑,周跃华建议,近视防控应持理性态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应集合学校、家庭、专业医疗机构三方力量形成联动,普及眼健康档案,对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形成有效监测。家长、教师应遵循医师专业指导建议,避免盲目用药用械,从根本上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养搭配,合理膳食护航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发育。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