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三通知” 今日楼市迎来政策密集调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张宇轩)5月17日,楼市传来重大利好,多个房地产优化调整政策一日内连番发布。当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

在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强调,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相关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要继续做好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处置,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并要求,要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再贷款政策等作用,加强对城市和房地产企业的指导支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并要求,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各省级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派出机构根据城市政府调控要求,按照因城施策原则,自主确定辖区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限。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分别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做出政策调整。

在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方面,央行《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明确,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中国人民银行各省级分行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当地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是否设定辖区内各城市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及下限水平(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定的利率下限(如有),结合本机构经营状况、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

在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方面,央行《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5月1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35%和2.8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775%和3.325%。

在此之前,今年以来各地不断出台政策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宽松”成为政策调整的显著特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地方累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139条,其中宽松性政策130条,占比达到93.5%;4月地方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66条,其中宽松性政策60条。这些政策包括放松限购、以旧换新、购房落户、扩大房票使用范围等,“因城施策”,以进一步助推需求释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表示,此次出台的四项政策,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房贷利率取消下限、收购库存房源充当保障房,每条都具有非常强的市场震撼力,有助于后续新房在内的库存进一步消化。政策会持续产生影响,对于本周的市场交易、下周的地产股、今年全年的楼市行情、购房者市场信心的提振、房企资金状况的全面改善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充分体现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重视和支持,也充分体现购房市场向好发展的基础正持续增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