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北京报道
自去年以来,生猪价格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公布的数据,2023年养殖户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
进入2024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仍维持下行行情。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介绍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透露,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但其中猪肉价格下降了7.0%。
猪价何时才能走出低迷?虽然一些乐观迹象开始显现,但谨慎仍是更多行业人士的主要观点。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仔猪价格上涨的背后
虽然猪肉价格在下降,但生猪价格在今年一季度却稍有回暖趋势。尤其是仔猪的价格,更是在惊人飞涨。“3月份,仔猪价格疯涨,每头仔猪利润突破200元,利润十分可观。”宝东农牧董事长王晚秋透露,行业里正在为五六月份上涨的猪价做准备。
王晚秋举例说,一个养殖户养殖1000头母猪,每个月平均产仔猪2000头,按照200元每头的利润,养殖户一个月的利润就高达40万~50万元。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7公斤仔猪价格2023年10月20日触及138元/头的低点后快速拉升,春节后的2月20日达到461元/头,4月12日更是攀升至586元/头。仔猪价格快速拉升对应外购仔猪育肥成本从13~14元/公斤抬升至17元/公斤以上,三季度生猪价格看涨预期强烈。
一家市值百亿元上市公司负责人李利(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仔猪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公司业绩重要增长点,当前仔猪涨价背后也反映了未来生猪市场预期。”
仔猪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能繁母猪持续去产能和下游补栏情绪持续升温。
“仔猪涨价就是养殖户看好未来猪价上涨行情,如果猪价上涨一旦形成统一预期,生猪养殖户会纷纷上产能,猪肉供过于求只是时间问题。”王晚秋表示,公司并未将仔猪推向市场,就是为了避免猪舍闲置,留一部分仔猪为未来生猪育肥做准备。
随着人们预期的转变及仔猪价格的上涨,能繁母猪的淘汰意愿开始下降。
牧原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3年12月底,公司能繁母猪数量为312.9万头,同比增长30万头左右。
温氏股份初步计划2024年末能繁母猪数量在2023年底存量的基础上再增加5万~10万头。温氏股份方面表示,目前公司不会过分追求能繁母猪的数量,转而将工作重心聚焦于种猪结构优化和提升种猪质量上来,进而努力实现出栏量增量目标。
银河期货研报认为,在高仔猪价以及高猪价预期条件下,母猪补栏意愿边际转变,能繁母猪数量预期有持续环比提升的趋势。
多位市场人士坦言,能繁母猪大量增加,意味着生猪的供给也在增加,这可能会对未来生猪行情带来波动。
猪价长期低迷,企业扩产能逻辑是什么
面对持续的亏损压力,今年以来,德康农牧、新希望、宝东农牧反而在生猪养殖端选择了不同的扩产方式。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国内现在生猪产能都非常先进,尤其是经过这三五年的产能升级,落后产能几乎都被替代了。”李利说,他所在的公司这几年的生猪产能已经扩展了3倍。
“尽管生猪价格低迷,但是公司生猪产能每年还是会按照10%的增速增长。”王晚秋告诉记者,把优质产能用起来,落后的产能就替代升级,生产效率达不到预期目标,公司会直接淘汰这部分产能。
新希望表示,公司在当前阶段会保证适度稳定规模,等到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一些产能完成改造升级后,也会逐步提高闲置产能的利用率,今年会优先在育肥端加大自育肥投放比例。
温室股份对外透露,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养猪业务配种分娩率稳定在82%;窝均健仔数保持在10.7头,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稳步提升至22.4头左右。
上述生猪养殖户口中的“优质产能”更多体现在母猪产仔数这一指标上,李利举例说,比如2018年PSY为18.02头,现在PSY可以达到22头,母猪生产效率逐年提升,这就是优质产能的提升。
王晚秋表示:“生猪养殖企业不断扩产能,一方面是生猪生产效率的提升,能繁母猪的产仔数相较过去几年有大幅提高,同样的能繁母猪规模,生猪产能却提升了;另一方面是养殖企业为了自身成为未来行业龙头,纷纷提前在产能规模上做准备。”
生猪行业道路曲折,发展前景光明
尽管市场呈现出一些复苏的迹象,但多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仔猪价格高企、生猪产能居高不下,猪周期磨底时间仍将拉长,对今年生猪行情维持谨慎乐观。
李利说:“这轮猪周期打破了原来一些规律,磨底时间拉长了。但是生猪行业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生猪行业也像其他行业一样面临市场波动。”
“在当前猪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谁熬得久,谁就能在猪周期磨底期间活下来。”王晚秋说,今年生猪行情要谨慎乐观,行情可能会比2023年好一点,会有一部分生猪养殖企业能够盈利。
“公司对今年的猪价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整体价格表现较去年更好一些。”牧原股份方面表示,在供给端,当前能繁母猪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整体为下降趋势,2024年生猪供应量预计将低于去年;在需求端,随着经济稳中向好,2024年需求量预计将有一定上升。
“生猪价格不行,但是产能还是在不停扩张,大家都想成为头部企业。”王晚秋坦言,目前,生猪养殖企业都保持一定产能,提升生产效率,现在猪周期已经进入磨底期。
李利说:“在价格很低的情况下,如果猪企能够把成本降到6.5元/斤,低于行业其他养殖企业,企业就能赚钱,代表企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未来要通过5~10年来淘汰一些生猪养殖企业。”
多位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磨底阶段,对养殖户来说做到两点就能熬过来:第一,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不要盲目扩展产能,尽量降低资金成本和资产负债率;第二,生猪养殖企业要管理扁平化,降低管理、养殖等成本,通过育种性能提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利为化名)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