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新在哪儿

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划出了产业重点”。

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这些行业展示了怎样的强大动能与广阔前景?哪些令人瞩目的变革正在发生?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政策和产业的高频热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这也让新型工业化的关注度再次升级。

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群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保障;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抓紧抓实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

在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乐凯”)的官网,“世界一流新材料系统服务商”十几个字格外醒目。

由电影胶片时代走来的中国乐凯,自1958年成立,先后经历“三次创业”,如今已从传统感光材料供应商,成功转型为新材料系统服务商。

“我们的数码时代结束了,现在正进入新材料时代。我们在膜材料、膜涂层和微结构这三个技术体系中,拥有非常强的历史积累和技术底蕴,目前正向新材料领域转移。新材料就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中国乐凯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景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纵观中国乐凯60多年的发展史,不仅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也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截至目前,中国乐凯已累计获得国家单项冠军3个、省级单项冠军4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个、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个,国家绿色工厂2个、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个、省级绿色工厂4个。当中国乐凯经历了从传统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作为一把手,侯景滨对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产业创新不仅包括做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包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侯景滨说。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我国传统产业是制造业的基本盘、参与国际竞争的“压舱石”。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近80%,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不牢,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需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2023年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202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创新的主体,大量存在于传统产业中。拿乐凯来说,目前我们的传统产业包括印刷材料和传统的影像材料,收入约占乐凯总收入的50%。对我们来说,做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尤为重要。”侯景滨说。

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侯景滨认为应抓好三件事:首先是抓技术赋能。对传统产业不仅不能忽视和放弃,还要不断地投入,让传统产业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迭代和升级,让产品实现高端化,更好地适应现有的市场和应用场景。

“我们最大的传统产品是印刷板材,原本需要正常的冲洗加工环节,在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积累之后,现在研发出了一个新产品,不用再进行冲洗加工环节,直接升级到了更高端。这样一来,不仅产品更具竞争力,成本也更可控,更环保了。”侯景滨表示。

其次要抓数字赋能。让现有的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就我们企业来说,进行数字化改造就是让我们的每一道生产工序打牢数字底座,让它在质量、成本和效率等方面具备新的竞争优势。”

再次要抓绿色赋能。“绿色赋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打造绿色工厂,让生产的每一个工序都具有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绿色特征;二是要让产品尽可能地绿色化,让产品应用到绿色低碳的循环体系中。”

“传统产业如果真正把这三件事做好了,就能够成为自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分支撑。不能仅仅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应把传统产业底座打牢。毕竟很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是很快就能完全循环起来,甚至会出现‘断链’现象。”侯景滨说。

各部门、各地方也都采取措施推动相关工作。2023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

在今年1月各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多省份都作了最新部署。

例如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钢铁、有色、焦化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完成水泥熟料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新创建3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支持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

“传统产业体量大,当前最关键的还是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好。但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企业坚持不懈地去推动。”侯景滨说。

培育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

关于“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家。其中,生物产业、相关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占比最多,分别为25%、19%和17%。

不久前,中国乐凯通过了投资建设高阻隔膜产业化项目的审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破解乳制品包装“卡脖子”难题。

“我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核心要求是大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侯景滨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一年,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3月5日,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2023年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从投入看,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超过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2023年,我国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产,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化运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即“新三样”),去年的出口,每一样的增速都非常喜人。

“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我们国家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基础,注入了动力。”阴和俊表示。

从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今年十大任务来看,科技创新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除了要抓要素之外,还要强化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侯景滨表示。

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关于未来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2023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是,“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目标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已成为各省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围绕前沿技术、示范企业、科创园区、应用场景、标准规范等展开部署,开辟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和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

“未来,要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产业体系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占比,积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黄群慧表示。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6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