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宇轩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处处彰显‘人民至上’的情怀,尤其是在谈及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时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这让我们倍感温暖。”江西省赣州市市长李克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克坚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搭建一个平台、引进一个团队、集聚一批人才、孵化一批企业、催生一大产业”的模式在赣州初显成效。2023年,赣州实现全年GDP增长5.3%,多数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大幅增长。
“支持革命老区发展”让我们倍感温暖
江西赣州是赣南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 面向未来,如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成为赣州要回答的新课题。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在战略定位上,确立了将当地打造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等。
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赣州在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上取得长足进展。2023年,赣州实现全年GDP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进出口增长8.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9.3%。2023年,当地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18家,总数达2898家,千亿产业集群增至4个,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李克坚表示,这些年是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时期,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受益最多的时期。
“这些年,我们先后开通了动车、高铁、国际航班,中心城区建成103公里快速路;所有县全部通高速公路、通管道天然气,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了客车,所有自然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黄泥水换成了自来水,小基地形成了大产业,全市11个贫困县、1023个贫困村、114.33万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谈起赣州的变化,李克坚如数家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这让李克坚“倍感温暖”,他说:“赣南老区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对口支援国家部委的倾情支持。这些宝贵支持,赣南人民永远铭记在心。我们将奋进再出发,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年初,赣州市将2024年度GDP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左右,同时多项经济数据的预期目标高于2023年。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李克坚说。
要想实现这一增速目标,需要在规划发展思路上更进一步。李克坚表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地打出的首张“王牌”。“我们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地在优势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李克坚说。
他表示,扎实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要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下功夫。赣州将开辟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加快构建体现赣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达成这一产业建设目标,既有的产业基础无法完全支撑,招商引资、寻求产业增量成为必选项,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为当地政府的案头大事。
在李克坚看来,优化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是合适的对标、对接对象。“我们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特别是深化赣深对口合作,全方位承接深圳、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他说。
动态监测不放松,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革命老区的发展,不仅要推动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切实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是对于赣州这样一个曾经的特困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江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赣州市114.33万脱贫人口占全省的40%,1.79万户、7.15万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占全省的4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无论是对一个家庭,还是对一个地方来说,脱贫并非一劳永逸。一些群众因自身原因或环境因素仍面临生活压力,内生发展动力有待提升。防返贫工作稍有松懈,他们就可能再度陷入贫困。”李克坚说。
他表示,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将“促产业兴旺,让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环节。
据介绍,当地一方面通过分析历年致贫返贫数据、剖析现实案例,及时发现最容易因不可抗因素返贫致贫人员,政府出资设立保险资金池、购买社会保险服务,为致贫返贫高风险人群提供保险保障,主动“治未贫”。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中央衔接资金的撬动作用,引进优质市场经营主体,以衔接资金“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促进当地富民产业发展,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李克坚表示,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如赣州一样的革命老区在乡村全面振兴领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脱贫群众增收难度大,农村发展基础薄弱。从现实层面考虑,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当地创建国家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县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将“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作为资金分配因素并给予倾斜。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6期)